《四圣心源》

【清朝】 黄元御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清朝】 黄元御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1749年(乾隆十四年,己巳),节过后,黄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学方法,从黄帝、岐伯、张仲景和秦越人的医学观点出发,撰写一部进一步阐明《伤寒论》内在含义的著作。这种治学方法,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快起草出《四圣悬枢》的初稿,着重分析了“温疫痘疹之义”。从二月开始著述《四圣心源》,对“四圣”的临床见解和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但拟出提纲,作出要目后,因为有事而隔断了。他在后来回忆这个写作的开端的想法时说:“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事,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充分反映出黄元御的学术思想特征和医学实践经验。

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四圣心源》续成后,黄元御回顾此书的写作过程,从1749年二月开始,到1752年完稿,前后四年的时间内,没有安排过专门的撰著时间,也没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书稿来。虽然以往多是穷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尽管皇帝赐以“妙悟岐黄”称誉,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依赖皇恩不思进取。自己能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有益贡献的时间已经有限了,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对“四圣”典籍的注释和阐述。

查看该书籍完整介绍

目录分页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神惊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然之理...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气滞

    肺主藏气,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血脱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则脱亡而不守。未脱之先,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盖木性善达,水土寒湿,生气...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吐血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之由,...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便血

    血生于脾,藏于肝,肝脾阳旺,血温而升,故不下泄。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之令,则后脱于大便。阳气收敛,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庚金之收令不行也。后世以为肠风而用清润,脾阳愈败而愈陷,无...

  • 《四圣心源》 卷四·劳伤解 ▪ 卷四·劳伤解·溺血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

  • 《四圣心源》 卷五·杂病解上 ▪ 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譬如水火,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纵身若松柏,未必后凋,况...

  • 《四圣心源》 卷五·杂病解上 ▪ 卷五·杂病解上·鼓胀根原

    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

  • 《四圣心源》 卷五·杂病解上 ▪ 卷五·杂病解上·噎膈根原

    噎膈者,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脾阳左升,则下窍能开,胃阴右降,则上窍不闭。下窍开,故旧谷善出,上窍开,故新谷善纳。新旧递嬗,出纳无阻,气化循环,所以无病。其上下之开,全在中气。中气虚败,湿土湮塞...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

热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