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系辞传上·第四章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 宇宙 yǔ zhòu

    zhòu

    1.天地、天下。淮南子˙原道:『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瘪盛。』2.屋檐与栋梁。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闲。』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3.为空间与时间的总称,习惯上亦专指空间而言。就哲学方面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 无限连续的意义。在自然科学方面来说,宇宙是物质世界的总体。[似]1.天地、天下、六合、寰宇 【查看详细解释
  • 抱表寝绳 bào biǎo qǐn shéng

    bàobiǎoqǐnshéng

    指坐卧不离准则。意谓坚持德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 姓争 【先秦】 【文】 佚名

    高阳问力黑曰:天地□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谋相复(覆)顷(倾),吾甚患之,为之若何?力黑对曰:勿忧勿患,天制固然。天地已定,规侥(蛲)毕挣(争)。作争者凶,不争亦毋(无)以成功,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母逆天道,则不失所守。天地已成,黔首乃生。姓生已定,敌者早生争。不谌必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望失其当,环视其央。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穆)缪(穆)天刑,非德必顷(倾)。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章。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刑。明明至微,时反…

  • 天地 tiān dì

    tiān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2.天下、世界。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4.境界、境地。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5.天地神灵。金瓶梅.第三十五回:『遇闲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似]1.宇宙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二十二章 【先秦】 【文】 孔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胞与 bāo yǔ

    bāo

    一切与我同生于天地间的同胞族颜语本宋˙张载˙西铭:『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四·卜筮篇 【汉朝】 【文】 王充

    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其意谓天地审告报,蓍龟真神也。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何以明之? 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由此言之,蓍不神,龟不灵,盖取其名,未必有实也。无其实,则知其无神灵,无神灵,则知不问天地也。且天地口耳何在,而得问之?天与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相问…

  • 国学名著《伯牙琴》

    《伯牙琴》 - 宝说 【文】 邓牧

    天下有至宝,贵甚夜光,重甚垂棘,而未易识者。一介之士是已。珠隐于蚌,玉藏于璞,与螺蛤瓦石未始不类,然剖之凿之,愚者知为珠与玉。一介之士,道德仁义文章学问蕴诸其心胸,非如蚌可剖璞可凿也,脱使得天下高位,则礼乐兴、教化成、天地清宁、神明降格、民物阜殷,举天下至美愿见不可得者。坐而致之,其为至宝,岂止如夜光垂棘,一可玩而巳哉!奈何一蚌一璞至微,蕴诸大山沧海至深,天下尽心力求之,蛟鳄虎兕有所不避,故为珠…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势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故曰,无为者帝,其此之谓矣。 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缪受其刑。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慕和其众,以修天地之从。人先生之,天地刑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未得天极,则隐于德;已得天极,…

  • 德配天地 dé pèi tiān dì

    pèitiān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查看详细解释
  • 参天 cān tiān

    cāntiān

    1.高出天际。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树木参天,草莱遍地。』2.德与天相配。语本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查看详细解释
  • 天人合一 tiān rén hé yī

    tiānrén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念。宋代理学家认为『仁』是所有德行的总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应汲于求仁,尽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欲,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与天地合德,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查看详细解释
  • 橐钥 tuó yuè

    tuóyuè

    1.古代冶炼时用来鼓风吹火的装置。现在称为『风箱』。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2.比喻自然﹑造化。文选˙陆机˙文赋:『同橐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 【查看详细解释
  • 法天象地 fǎ tiān xiàng dì

    tiānxiàng

    效法天地的规模,如天地般深远、伟大。比喻法术高强,变化多端。西游记˙第六回:『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 【查看详细解释
  • 消散 xiāo sàn

    xiāosàn

    消失、消除。韩非子˙解老:『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其夫听罢,纔把一天疑心尽多消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三·脉法解·四时脉体 【文】 黄元御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是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

  • 坎井之蛙 kǎn jǐng zhī wā

    kǎnjǐngzhī

    坎井:坏井,废井。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相似 xiāng sì

    xiāng

    相像。易经˙系辞上:『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红楼梦˙第七十回:『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似]雷同、类似、好像、肖似、相仿、相同、相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 【宋朝】 【词】 汪莘

    尧舜去已远,稷契不重来。周流天上地下,我马亦悠哉。君向云中独立,知与何人相俟,孔盖逐风回。长忆目成处,却苦别离催。被明月,佩宝璐,冠崔嵬。可怜幼好奇服,年老在尘埃。天地与吾同性,日月与吾同命,何事有馀哀。故国空乔木,野鹿上高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