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弟子 shí dà dì zǐ

    shí

    佛教将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波离、阿难陀、罗罗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唐˙白居易˙三教论衡:『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犹如来之有十大弟子。』 【查看详细解释
  • 阿那含 ā nà hán

    ā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三果。证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来,而升到天界,并在天界证涅盘。阿那含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证二果,正趋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或作『不来』、『不还』。 【查看详细解释
  • 四双八辈 sì shuāng bā bèi

    shuāngbèi

    佛教修行者的八种果位。即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向是指还在过程的阶段,果是已证得的阶位,合一向一果是一双,故称为『四双八辈』。长阿含经˙卷二:『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或称为『八贤圣』、『四向四得』、『四向四果』。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一相无相 【汉朝】 【文】 佚名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摸鱼儿(甲午送春) 【宋朝】 【词】 刘辰翁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休阿那。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老夫婆娑。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 国学名著《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 第一章 【汉朝】 【文】 佚名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 国学名著《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 第十一章 【汉朝】 【文】 佚名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49 【宋朝】 【文】 司马光

    【梁纪五】 起屠维大渊献,尽昭阳单阏,凡五年。 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己亥,公元五一九年) 春,正月,甲申,以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 丁亥,魏主下诏,称:“皇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宣称‘诏’以令宇内。” 辛卯,上祀南郊。 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之子仲?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于是喧谤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父子晏然,不以为意。二月,庚午,羽林、虎贲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求仲?兄左民郎中始均不获,以瓦石击省门;上下……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志·律历上 【南北朝】 【文】 范晔

    律准 候气 古之人论数也,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然则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矣。记称大桡作甲子,隶首作数。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万事。夫一、十、百、千、万,所同用也;律、度、量、衡、历,其别用也。故体有长短,检以度;物有多少,受以量;量有轻重,平以权衡;声有清浊,协以律吕;三光运行,纪以历数:然后幽隐之情,精微之变,可得而综也。 汉兴,北平侯张苍首治律历。孝武正乐,置协律之官。至元始中,博征通知钟律者,考其意义。羲和刘歆,典领条奏;前史班固,取以为志。而元帝时,郎…

  • 拼音: wěi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

    【基本释义】腲wěi〔腲腇(〔腲脮(n噄 )〕舒缓,如“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腲者己。”tu?)〕肥,如“可信权奇尽龙种,不应腲腲失天真。”笔画数:13;部首:月;笔顺编号:3511251211534
  • 兰芝常生 lán zhī cháng shēng

    lánzhīchángshēng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唐朝】 【诗】 李郢

    恋别山灯忆水灯,山光水焰百千层。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 冥河 míng hé

    míng

    希腊神话中冥府的河流之一,该河环绕冥府七周,据说死者必须渡过冥河才能入冥府,而此河是由环绕世界的大河之神俄兄阿那斯的女儿所统治。 【查看详细解释
  • 四果 sì guǒ

    guǒ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预流果)、斯陀含果(一来果)、阿那含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四者。中论˙卷四:『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 婀娜 ē nuó

    ēnuó

    轻盈柔美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文选˙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或作『阿那』、『娜』。 【查看详细解释
  • 宣劳 xuān láo

    xuānláo

    宣旨慰劳。陈书˙卷三˙世祖本纪:『甲寅,分遣使者宣劳四方。』北史˙卷九十八˙蠕蠕传:『明帝临西堂,引见阿那及其叔伯兄弟五人,升阶赐坐,遣中书舍人穆弼宣劳。』又:ㄒㄩㄢㄌㄠˊ16. 【查看详细解释
  • 蓊茸 wěng róng

    wěngróng

    1.茂盛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橚矗森萃,蓊茸萧瑟。』2.既乱又密的样子。文选˙张衡˙南都赋:『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酹江月(五日和尹存吾,时北人竞鹭洲渡) 【宋朝】 【词】 刘辰翁

    棹歌齐发,江云暮、吹得湘愁成雨。小酌千年,知他是、阿那年时沉午。日落长沙,风回极浦,黯不堪延伫。吴头楚尾,非关四面为楚。几度唤起醒累,淋漓痛饮,不学愁余句。踏鲤从鼋胥涛上,怎不化成龙去。越女吴船,燕歌赵舞,世事悠悠许。明朝寂寂,双双飞下鸣鹭。

  • 律 lǜ

    1.法令﹑法则。如:『法律』。易经˙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2.格式﹑规则。如:『定律』﹑『格律』。淮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 宽。』3.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如:『律吕』。4.节奏。如:『旋律』﹑『音律』﹑『韵律』。5.律诗的简称。如:『五律』、『七律』。6.姓。如汉代有律子公。1.约束。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韩非子˙难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则是皆无贞廉也。』金史卷一一○˙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2.效法﹑遵守。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唐˙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诗:『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山势高大险峻。见『律律』条。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tvfh

    【基本释义】律lǜ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约束:律己。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姓。笔画数:9;部首:彳;笔顺编号:3325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