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昙鸾 tán luán

    tánluán

    人名。(公元476~542)雁门(治所在今的山西省代县)人,为南北朝弘杨净土的高僧。早年出家,研修四论和关于佛性的学说,后因病,故希求长生,而到江南拜访陶弘景,得仙经,归途中遇到菩提流支,受观无量寿经,决心专修净土。并得到广大信徒的归依。魏主尊他为『神峦』,敕居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常到介山之阴集众念佛。昙鸾的净土思想,强调依佛本愿力。着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等行世。或作『昙峦』。 【查看详细解释
  • 往生论 wǎng shēng lùn

    wǎngshēnglùn

    佛教典籍。全名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世亲着,北魏菩提流支译,一卷。内容赞述阿弥陀佛净土庄严,劝人修行往生,为净土宗依据的基本论典。 【查看详细解释
  • 慧日 huì rì

    huì

    1.佛教用语。指佛的智慧有如太阳,普照世间。妙法莲花经˙卷七:『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2.唐代高僧。(公元680~748)俗姓辛,山东东莱人。曾游学南洋寻求梵本,历时十三年,回国后,曾受到唐玄宗的礼遇,颁给『慈愍三藏』的称号。慧日教法,主要以弘传净土为主,主张禅、教、律、净四者并修,世称为『慈愍派』。有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等传世。 【查看详细解释
  • 西方净土 xī fāng jìng tǔ

    西fāngjìng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查看详细解释
  • 怀感 huái gǎn

    怀huáigǎn

    1.怀念感恩。如:『如此浓情高谊,不禁令人怀感。』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专修净土法门,通释关于往生净土的疑难。对唐代净土宗的发展,贡献很大。着有释净土群疑论七卷。 【查看详细解释
  • 道绰 dào chuò

    dàochuò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名念佛,自己日念七万遍,度众无数,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男女没有不称阿弥陀佛名号的,可见他化人之深。着有安乐集二卷,将净土法门作系统的阐述,为净土宗的要籍。 【查看详细解释
  • 往生 wǎng shēng

    wǎngshēng

    佛教上指:(1)死后投生。释净土群疑论˙卷四:『今此往生极乐,莲花开已,见佛闻法。』(2)投生到阿弥陀佛净土。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四:『据阎罗王告郑之言,则至诚为念彼佛,必得往生。』 【查看详细解释
  • 净土 jìng tǔ

    jìng

    佛国为清净无浊之地,故称为『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净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修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回,往生净土。』[反]秽土 【查看详细解释
  • 称名念佛 chéng míng niàn fó

    chéngmíngniàn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摄心,累积功德,以达到往生极乐净土的目标。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有说净土之行虽复众多,唯有二类。一缘事行,称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缘故。』 【查看详细解释
  • 阿弥陀经 ē mí tuó jīng

    ētuójīng

    佛教典籍。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内容叙说阿弥陀佛净土的种种,并强调若人在七日中心志集中的念阿弥陀佛,死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自会来接引往生净土。此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合称为『净土三经』。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彭绍升 péng shào shēng

    péngshàoshēng

    人名。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江苏长洲县人。清代著名的居士。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详细解释
  • 五会念佛 wǔ huì niàn fó

    huìniàn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无量寿经所创。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时段,依念佛声调的不同分成五会,即第一会平声缓念,第二会上声缓念,第三会非缓非急念,第四会渐急念,以上皆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五会四字转急念,只念阿弥陀佛。五会念毕后即诵宝鸟诸杂赞。此方法一直为后来净土宗道场通用。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本:『五会念佛竟,即诵宝鸟诸杂赞。』 【查看详细解释
  • 阿弥陀佛 ē mí tuó fó

    ētu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查看详细解释
  • 佛七 fó qī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净土法门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专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修行法。或称『打念佛七』、『打净七』。 【查看详细解释
  • 净业 jìng yè

    jìng

    佛教称使往生西方净土的修行。唐˙孟铣˙释净土群疑论序:『以平昌孟铣早修净业凭为序引。』清˙钱谦益˙仙坛倡和诗十首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查看详细解释
  • 秽土 huì tǔ

    huì

    1.肮脏的泥土。2.佛经中称凡夫所住的烦恼世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三:『梵天当知,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反]2.净土 【查看详细解释
  • 莲宗 lián zōng

    liánzōng

    净土宗的别名。见『净土宗』条。 【查看详细解释
  • 西方净土 xī fāng jìng tǔ

    西fāngjìng

    佛教称西方阿弥陀佛所处的世界。因这个世界的环境都是由珍宝构成,没有任何污染,住在这里的众生都具有无量功德,不为恶行,所以称为『西方净土』。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三十一出:『至期身心欢喜,吉祥而逝,还生西方净土。』简称为『西土』。 【查看详细解释
  • 观想念佛 guān xiǎng niàn fó

    guānxiǎngniàn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专注观想阿弥陀佛形像、功德的方法。修行者可由此方法得证三昧的境界或往生净土。 【查看详细解释
  • 善导 shàn dǎo

    shàndǎo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籍贯不详,早年出家,四处云游,在河西时遇见净土宗大师道绰,拜道绰为师,专修念佛。后在长安广行教化,从者不可胜计。着有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往生礼赞偈一卷等。后人尊为净土宗二祖,或称为『光明大师』。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