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法 shī fǎ

    shī

    作诗的方法。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 【查看详细解释
  • 芟繁就简 shān fán jiù jiǎn

    shānfánjiùjiǎn

    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查看详细解释
  • 删繁就简 shān fán jiù jiǎn

    shānfánjiùjiǎn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查看详细解释
  • 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xuēsāoyǎng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查看详细解释
  • 金刚眼睛 jīn gāng yǎn jīng

    jīngāngyǎnjīng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查看详细解释
  • 连篇累牍 lián piān lěi dú

    liánpiānlěi

    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查看详细解释
  • 志骄气盈 zhì jiāo qì yíng

    zhìjiāoyíng

    犹志骄意满。 【查看详细解释
  • 删芜就简 shān wú jiù jiǎn

    shānjiùjiǎn

    去掉繁杂部分,使其简明。元˙杨载˙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亦作『删繁就简』、『芟繁就简』。 【查看详细解释
  • 大醇小疵 dà chún xiǎo cī

    chúnxiǎo

    大体完美而略有小缺点。唐˙韩愈˙读荀子:『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 【查看详细解释
  • 死句 sǐ gōu,jù

    gōu

    呆板不灵活的文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查看详细解释
  • 活句 huó jù

    huó

    立意新颖,灵活生动的诗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查看详细解释
  • 活法 huó fǎ

    huó

    1.灵活的方法。如:『读书要有活法,不可以死记死背。』2.宋代诗论家吕本中鉴于江西学派拘泥死法而提出的作诗法则。认为作诗要有规矩限制,但不能拘泥死守,可以有超出规矩之外的变化,而变化仍不违反诗法。 【查看详细解释
  • 沧浪诗话 cāng làng shī huà

    cānglàngshīhuà

    书名。宋严羽撰,一卷。分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门,大体以盛唐为宗,以禅道论诗,主张诗贵妙悟、兴趣。 【查看详细解释
  • 用事 yòng shì

    yòngshì

    1.当权执政。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大宋宣和遗事˙利集:『缘京用事,奸人并进。』2.行事、办事。如:『意气用事』。3.引用典故。唐˙释皎然˙诗式˙用事:『诗人皆以征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 【查看详细解释
  • 诗话 shī huà

    shīhuà

    1.以随笔体裁评论诗句,或辨析诗法,或记载诗人事迹的书。如沧浪诗话。2.宋人所撰有韵文及散文的小说。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查看详细解释
  • 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xuēsāoyǎng

    隔着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亦作『隔靴抓痒』。 【查看详细解释
  • 对句 duì jù

    duì

    本指古诗文中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后因对格律骈俪的要求,至近体诗兴起时,乃用以指律诗中间两联须相对仗、讲平仄的句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查看详细解释
  • 来历 lái lì

    lái

    1.来源、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都是有来历的。』2.来由、原因。水浒传˙第十五回:『吴用道:「既没有官司禁治,如何绝不敢去?」阮小五道:「原来教授不知来历,且和教授说知。」』3.经历。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4.背景。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且把那四个和尚,问他个来历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参王驾,然后方可问罪。』文明小史˙第五十回:『那人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动手,如何答应?』[似]1.2.来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诗人玉屑》

    《诗人玉屑》 - 序 【文】 魏庆之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闷而后得之,故观者或不能终卷。友人魏菊庄,诗家之良医师也,乃出新意,别为是编。自有诗话以来,至于近世之评论,博观约取,科别其条,凡升高自下之方,繇粗入精之要,靡不登载。其格…

  • 起 qǐ

    1.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闇风吹雨入寒窗。』2.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3.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4.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5.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十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6.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7.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 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8.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9.出身。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10.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1.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2.量词:(1)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2)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1.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 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2.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