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人权节 shì jiè rén quán jié

    shìjièrénquánjié

    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第三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举行,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次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是日为世界人权节,一九五○年,联合国通告各会员国遵行。简称为『人权节』。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国日 lián hé guó rì

    liángu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美、英、苏四国,发起组织联合国,公元一九四五年,制定联合国宪章,同年十月二十四日生效,联合国亦正式成立。公元一九四七年第二届大会在纽约举行,议定每年此日为联合国日。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大 lián dà

    lián

    1.联合大学的缩称。我对日抗战期间,沦陷区内的大专院校在后方筹组的大学,收编各校逃亡学生。如:『西南联大』、『西北联大』。2.联合国大会的缩称,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liá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budy

    【基本释义】联(聯)lián连结,结合: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珠联璧合。对偶的语句:对联。挽联。楹联。上联。下联。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笔画数:12;部首:耳;笔顺编号:122111431134
  • 世界人权宣言 shì jiè rén quán xuān yán

    shìjièrénquánxuānyán

    联合国大会于公元一九四八年所通过的宣言,揭示所有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上的权利及自由。 【查看详细解释
  • 增额国代 zēng é guó dài

    zēngéguódài

    『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国民大会代表』的缩称。为我国依据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在自由地区增加名额所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于中华民国八十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前,与国民大会第二届国民大会代表共同行使职权。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国 lián hé guó

    liánguó

    第二次大战后,由中、美、英、苏等国于公元一九四五年所发起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宗旨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丕并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合作。缩称为『联国』。 【查看详细解释
  • 大会 dà huì

    huì

    1.大规模的会合。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后汉书˙卷十一˙刘玄传:『二月辛巳,设坛场于济水上沙中,陈兵大会。』2.盛大的集会。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话说杜慎卿做了这个大会,饱廷玺看见他用 了许多银子,心里惊了一惊。』3.团体或政权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如:『国民大会』。 【查看详细解释
  • 大会垓 dà huì gāi

    huìgāi

    1.垓,垓下,为项羽被围困的地方。会垓,会战。大会垓指两军大会战。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未曾结庐山长老白莲社,正遇着东海龙王大会垓。』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他曾上甚恶战场,他曾经甚大会垓。』2.比喻纷乱﹑矛盾的情态和环境。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我借与他钱杗搭救出它招贤纳士东洋海,他还我钱杗却是拔出这弃子休妻大会垓。』 【查看详细解释
  • 国际人权公约 guó jì rén quán gōng yuē

    guórénquángōngyuē

    联合国于公元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由大会通过的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当时联合国会员国为当然缔约国。 【查看详细解释
  • 国代 guó dài

    guódài

    国大代表的缩称。为组织国民大会的主体。见『国大代表』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大代表 guó dà dài biǎo

    guódàibiǎo

    国民大会代表。为组织国民大会的主体,于大会开会时,代表各选区人民行使政权。依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由县市、特区、侨民及职业、妇女团体选举产生,任期六年。缩称为『国代』。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参谋 lián hé cān móu

    liáncānmóu

    联合部队的指挥机构中,协助联合部队指挥官,行使其指挥责任的军官,其成员由组成联合部队的各种派遣人员编组而成。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国大会 lián hé guó dà huì

    liánguóhuì

    由联合国同盟代表组成,为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问题的机构。每年九月间定期召开大会,如有特别事情时,也可召开临时会。议案由出席各国投票超过半数来决定,特别重要的事项则需三分之二的投票数来决定。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国宪章 lián hé guó xiàn zhāng

    liánguóxiànzhāng

    第二次大战后,由中、美、英、苏等国所起草,公元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签定,共计十九章,一百一十条。内容规定联合国会员国的入会、停止会籍、大会及安理会的职权及议程等规章,为联合国组织的根据。 【查看详细解释
  • 联合报 lián hé bào

    liánbào

    中华民国著名的报纸之一。由王惕吾创办,前身为『全民日报、民族报、经济时报联合版』,民国四十二年改为三报联合报,四十六年定名为『联合报』。新闻风格强调民营报业色彩,颇受读者欢迎,进而发展一系列的相关企业。与中国时报并称为中华民国两大报系。 【查看详细解释
  • 经济制裁 jīng jì zhì cái

    jīngzhìcái

    在国际间由某国或某些国家联合对某一国家在经济上进行抵制,如禁止贸易或投资等,以抗议该国所实行的某些政策,或违反某国际法的行为。如公元一九六六年联合国与安理会对罗德西亚的经济制裁,及美国于一九八六年联合西方国家对南非的抵制。 【查看详细解释
  • 合作节 hé zuò jié

    zuòjié

    国际合作节的简称。是由国际合作联盟于公元一九二一年在瑞士巴赛尔举行第十次大会时,比利时代表威克多赛尔维为加强合作事业与合作文化的宣传,促进世界和平及人类博爱社会的实现,向大会建议以每年七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国际合作节日,每年举行一次。一九二二年中央及执行两委员会在德国莱茵区埃森市举行联席会议通过决定;一九二三年开始举行上项决定。经一九二四年第十一次国际合作联盟大会追认,才正式确定。自此以后,凡有合作事业的国家均按期举行庆祝。我国从民国十九年起开始举行庆祝国际合作节日以为纪念。 【查看详细解释
  • 赤壁鏖兵 chì bì áo bīng

    chìáobīng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查看详细解释
  • 无遮大会 wú zhē dà huì

    zhēhuì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