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名失实 nì míng shī shí

    míngshīshí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查看详细解释
  • 失实 shī shí

    shīshí

    和事实不符。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汉˙王充˙论衡˙正说:『经之传不可从,五经皆多失实之说。』[反]真实 【查看详细解释
  • 问牛知马 wèn niú zhī mǎ

    wènniúzhī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查看详细解释
  • 小道消息 xiǎo dào xiāo xī

    xiǎodàoxiāo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查看详细解释
  • 淫辞邪说 yín cí xié shuō

    yínxiéshuō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豕涉河 sān shǐ shè hé

    sānshǐshè

    古代『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近,卫国人读晋史,乃误将『己亥涉河』读成『三豕涉河』。见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后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如:『古来字体多所转变,三豕涉河之误,屡见不鲜!』亦作『三豕渡河』。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豕渡河 sān shǐ dù hé

    sānshǐ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见『三豕涉河』条。汉˙蔡邕˙月令问答:『盖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象传上·泰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 坐罪 zuò zuì

    zuòzuì

    获罪、入罪。辽史˙卷八十二˙耶律隆运传:『身殁之后,不肖子坐罪籍没。』金史˙卷一○九˙陈规传:『广开言路以求至论,虽狂妄失实者亦不坐罪。』亦作『坐法』。[似]定罪、治罪、入罪 【查看详细解释
  • 摄政 shè zhèng

    shèzhèng

    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佐太子曹芳摄政。』 【查看详细解释
  • 真实 zhēn shí

    zhēnshí

    真确实在而不虚假。晋˙陆云˙与戴季甫书:『居德履道,秉心真实。』西游记˙第三十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似]可靠、确实、实在[反]诞妄、荒谬、荒诞、虚幻、虚假、虚伪、失实、子虚、造作、做作 【查看详细解释
  • 缘名失实 yuán míng shī shí

    yuánmíngshīshí

    有名无实。宋˙苏轼˙宸奎阁碑:『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 【查看详细解释
  • 处理 chú lǐ

    chú

    治理、解决。旧唐书˙卷一二九˙韩传:『皋奏报失实,处理无方,致令闾井不安,嚣然上诉。』[似]办理、管理、解决、治理、处分、处置 【查看详细解释
  • 言多失实 yán duō shī shí

    yánduōshīshí

    说的话真话少,假话多。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查看详细解释
  • 轻佻 qīng tiāo

    qīngtiāo

    举止不庄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或作『轻窕』、『轻脱』。[似]浮薄、挑、佻薄、佻达、轻薄、轻浮[反]老成、庄重、庄严、严肃 【查看详细解释
  • 江村销夏录 jiāng cūn xiāo xià lù

    jiāngcūnxiāoxià

    书名。清高士奇撰,三卷。收录作者自藏或亲见的书画,年代包括东晋王羲之的作品,至明代沈周、文征明诸家的画作。全书不分类,而以时代先后为序,并记载书迹原文,书迹内容、布局、画法和跋尾,以及卷轴、纸绢、尺度、印记,并附自作评语、题跋等。间有收录伪本和标题失实处。 【查看详细解释
  •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lànchōngshù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赵广汉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赵广汉为颍川太守。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察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缶卢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杰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下仇怨,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广汉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④其价,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四·野史不可信 【宋朝】 【文】 洪迈

    野史杂说,多有得之传闻及好事者缘饰,故类多失实,虽前辈不能免,而士大夫颇信之。姑摭真宗朝三事于左。魏泰《东轩录》云:“真宗次澶渊,语寇菜公曰:‘虏骑未退,何人可守天雄军?’公言参加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于行府,谕以上意,授敕俾行。王未及有言,公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杯’,且曰:‘参政勉之,回日即为同列也。’王驰骑入魏,越十一日虏退,召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云王公数进疑词于上前,故莱公因事出之。于按澶渊之役乃景德元年九月,是时莱公为次相,钦若为参政;闰九月,钦若判天雄,二年四月,罢政;三年,莱公罢…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三·薄葬篇 【汉朝】 【文】 王充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家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陆贾依儒家而说,故其立语不肯明处。刘子政举薄葬之奏,务欲省用,不能极论。是以世俗内持狐疑之议,外闻杜伯之类,又见病且终者,墓中死人来与相见,故遂信是,谓死如生。闵死独葬,魂狐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匮,故作偶人以侍尸柩,多藏食物以歆精魂。积浸流至,或破家尽业,以充死棺;杀人以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