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刺志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 补气固表 bǔ qì gù biǎo

    biǎo

    中医学上指如有心气虚、肺气虚,会产生自汗的现象,时当服用黄、白朮等,可补气虚、停止自汗,称为『补气固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刺志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歧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歧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小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

  • 国学名著《鬼谷子》

    《鬼谷子》 - 养志法灵龟 【先秦】 【文】 王诩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方盛衰论 【汉朝】 【文】 佚名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逆调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暍病根原 【文】 黄元御

    暍病者,暑热而感风寒也。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以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是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腠理不阖,是以气虚而身热。暍病则伤于暑,而又伤于寒者也。盛暑汗流,元气蒸泄,被清风而浴寒水,玄府骤闭,《素问》:玄府者,汗孔也。里热不宣,故发热恶寒,口渴齿燥,身重而疼痛,脉细而芤迟也。盖气不郁则不病,虽毒热挥汗,表里燔蒸…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湍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猪獾。 气味 (肉)甘、酸、平、无毒。 主治 久患水胀。用猪獾肉煮汤吃。 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用猪獾肉调五味煮吃。又方: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 中满 zhōng mǎn

    zhōngmǎn

    中医指胸腹郁胀。因气虚、食滞、湿热困阻等原因,导致脾胃运作失常而引起。 【查看详细解释
  • 气虚 qì xū

    中医指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脏腑,代谢机能不佳为『气虚』。常见症状有畏寒、四肢冰冷无力、精神容易疲劳、脉博沉迟细弱等。 【查看详细解释
  • 益气 yì qì

    中医指增添元气,为治疗气虚的方法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益气生津 yì qì shēng jīn

    shēngjīn

    益气指增加元气,生津指增加津液,是中医治疗气虚津亏的方法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弦管 xián guǎn

    xiánguǎn

    弦乐与管乐。泛指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久病新愈,气虚多声,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 【查看详细解释
  • 血不归经 xiě bù guī jīng

    xiěguījīng

    中医上指血液不经循血管流动而溢出于外。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都是。往往由血瘀、火热、气虚、气逆等原因引起。 【查看详细解释
  • 补气止血 bǔ qì zhǐ xiě

    zhǐxiě

    治疗气虚,并制止内出血。 【查看详细解释
  • 阳虚发热 yáng xū fā rè

    yáng

    一种疾病的症状。中医上指:(1)因劳倦内伤,脾胃气虚而致的虚热。(2) 因阴寒内盛,虚阳格拒于外所出现的浮热。 【查看详细解释
  • 养神 yǎng shén

    yǎngshén

    休养精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久病新愈,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态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捡。』 【查看详细解释
  • 静坐 jìng zuò

    jìngzuò

    1.静心安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久病新愈,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文明小史˙第三十七回:『仲翔诸人只得静坐等候,邹宜保竟朦胧睡去。』2.为表示抗议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安静坐着。如:『静坐抗议』。[似]默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豆黄 【明朝】 【文】 李时珍

    气味 甘,温,无毒。忌猪肉。 主治 风湿腿疼,胃部胀满,气虚乏力。可以滋润肌肤,益颜色,肥健人。肥人勿服。慈禧太后最爱吃的“菀豆黄”就是这样来的。 附方 治疗脾胃虚弱饭量较少。用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香,为末。每服一合,饮下,日四五服任意。 身体上被打后青肿,用豆黄为末,水和涂之,效果很好。…

  • 绮罗 qǐ luó

    luó

    1.五彩华贵的丝织品。旧唐书˙卷一○○˙裴漼传:『后庭有绮罗之赏,由是为时论所讥。』2.华丽的衣服。唐˙袁晖˙二月闺情诗:『有恨离琴瑟,无情着绮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久病新愈,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3.穿着华丽衣服的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唐˙李远˙悲铜雀台诗:『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