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迹屏气 chóng jì bǐng qì

    chóngbǐng

    指畏惧之甚。 【查看详细解释
  • 提婆达多 tí pó dá duō

    duō

    人名。梵语Devadatta的音译。意译天授或天与。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据说他在佛陀说法的第二十年加入僧团,其后想谋得僧团的领导地位,遭到否决,乃自立门户。在佛传中,提婆达多扮演着反对释尊的脚色。或译作『地婆达多』、『禘婆达多』、『调达』、『提婆达多』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内学 nèi xué

    nèi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2.佛学。陈书˙卷三十˙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查看详细解释
  • 三论宗 sān lùn zōng

    sānlùn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习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百论而得名。源于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师徒讲习,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国佛教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观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渐趋没落。 【查看详细解释
  • 不采 bù cǎi

    cǎi

    1.不摘取。如:『在深山中不采不知名的水果吃,以免中毒。』2.不理会。北史˙卷十四˙后妃传下˙齐后主皇后穆氏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 【查看详细解释
  • 中观派 zhōng guān pài

    zhōngguānpài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宗依据龙树思想,主张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真实的体性,现象仅是概念所假立的。中观派又分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二支。代表人物除龙树外,有提婆、佛护、清辨、寂护、月称等。 【查看详细解释
  • 昵爱 nì ài

    ài

    亲爱。北齐书˙卷五十˙恩幸传˙穆提婆传:『提婆母陆令萱尝配入掖庭,后主襁褓之中,令其鞠养,谓之干阿奶,遂大为胡后所昵爱。』 【查看详细解释
  • 杀生与夺 shā shēng yǔ duó

    shāshēngduó

    掌握生杀赏罚的大权。北史˙卷九十二˙恩幸传˙穆提婆传:『自外杀生与夺,不可尽言。』亦作『生杀与夺』、『生死与夺』。 【查看详细解释
  • 百论 bǎi lùn

    bǎilùn

    书名。提婆着,天亲释,鸠摩罗什译。梵本二十三品,品五偈,合有百偈,故称为『百论』。该书以空的哲理来批判异论,后成为三论宗所依据的三部主要论书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调达 tiáo dá

    tiáo

    1.诗文畅达,乐韵和谐。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 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2.人名。译自胡语。即提婆达多。见『提菩达多』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阿阇世 ā shé shì

    āshéshì

    人名。梵语16.。意译未生怨。印度古代国王。公元前四百九十三年即位,以摩揭陀国优越的经济条件,征服憍萨罗国和跋耆国。生前曾支持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后归依佛教。最后为子所弒。或称为『未生怨王』。 【查看详细解释
  • 重足屏气 chóng zú bǐng qì

    chóngbǐng

    指畏惧之甚。 【查看详细解释
  • 外道 wài dào

    wài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十˙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湘州柷园寺剎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亦称为『外教』。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纔是。』又:ㄨㄞˋ˙ㄉㄠ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 - 天战 【明朝】 【文】 刘基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任天时。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 北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遂致旱魃、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覆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 法理 fǎ lǐ

    1.法律与情理。书经˙吕刑『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句下孔安国˙传:『惟当清察罪人之辞,附以法理,其当详审能之。』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传˙王涣传:『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十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查看详细解释
  • 采 cǎi

    cǎi

    1.摘取。同『采』。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一:『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2.择取。同『采』。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传:『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唐˙李白˙明唐赋:『采殷制,酌夏步,杂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 火木之数。』3.掘取。同『采』。魏书˙卷九十三˙恩幸传˙茹皓传:『皓性微工巧,多所兴立,为山于天渊池西,采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颖,罗莳其间。』4.扯﹑拔。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 5.理会。通『睬』。北齐书˙卷九˙后主穆后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诒书:『众人那个采他,一味乱打。』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付嘱·第四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谶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71 【宋朝】 【文】 司马光

    【陈纪五】 起玄?执徐,尽阏逢敦,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公元五七二年) 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 已巳,齐主祀南郊。 庚午,上享太庙。 辛未,齐主赠琅邪王俨为楚恭哀帝以慰太后心,又以俨妃李氏为楚帝后。 二月,癸西,周遣大将军昌城公深聘于突厥,司宾李除、小宾部贺遂礼聘于齐。深,护之子也。 已卯,齐以卫菩萨为太尉。辛巳,以并省吏部尚书高元海为尚书左仆射。 已酉,封皇子叔卿为建安王。 庚寅,齐以尚书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祖?为左仆射。初,胡……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竺”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竹姓,以国名为氏,后改为竺生。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 2、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据《姓苑》和《汉书·西域传》等记载,古代印度称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后来,中国僧侣有的随印度僧人学经,也随师父之姓,成为竺姓。通常认为汉代宣帝时竺次为中国竺姓始祖。 家族名人 竺渊:明朝文士,宣德年间举为进士。被朝廷任为官员,正统中为福建参议,敕守银坑,盗贼…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72 【宋朝】 【文】 司马光

    【陈纪六】 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滩,凡二年。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癸酉,周主如同州。 乙亥,左卫将军樊毅克潼州。 齐主还?。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戊申,樊毅克下邳、高栅等六城。 齐主言语涩呐,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未尝交语。性懦,不堪人视,虽三公、令、录奏事,莫得仰视,皆略陈大指,惊走而出。承世祖奢泰之馀,以为帝王当然,后宫皆宝衣玉食,一裙之费,至直万匹。竞为新巧,朝衣夕弊。盛修宫苑,穷极壮丽。所好不常,数毁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