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言 wàng yán

    wàngyán

    随便胡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西游记˙第三十七回:『听汝之言,凭据何理?妄言祸福,扇惑人心!』亦作『妄说』﹑『妄语』。[似]妄语[反]真谛、实话 【查看详细解释
  • 妄语 wàng yǔ

    wàng

    随便乱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南史˙卷七十˙循吏传˙何远传:『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一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汝年尚少,何得妄语?』亦作『妄说』﹑『妄言』。[似]妄言 【查看详细解释
  • 三戒 sān jiè

    sānjiè

    1.戒色、戒斗、戒得。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汉˙蔡邕˙太尉杨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2.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十˙杂识:『齐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语言、不妄忧虑。』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隐寓鉴戒之意。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áo

    部首:

    笔画:17画

    五笔:

    【基本释义】謷áo诋毁:诽谤:“謷丑先王,排訾旧典。”高;高超:“謷乎大哉!独成其天。”古同“嗷”,哀叹声:“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笔画数:17;部首:言;笔顺编号:11215331344111251
  • 拼音: jiá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唊jiá妄语。说话啰嗦。唊qiǎn蚕胸部下边两旁的丝腺。猴子用两颊囊藏食物。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343434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蝶恋花(肖韩见和,复次韵酬之,四首) 【宋朝】 【词】 倪偁

    紫翠空濛庵畔路。满室松声,错认潺湲注。萧洒蘋汀清立鹭。溪山真我归休处。老子平生无妄语。梅竹阴成,肯舍斯亭去。种秫会须盈百亩。非君谁识渊明趣。

  • 拼音: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

    【基本释义】誻tà〔誻誻〕话多,如“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类,誻誻然而沸。”妄语。笔画数:15;部首:言;笔顺编号:411125125342511
  • 拼音: niè

    部首:

    笔画:25画

    五笔:

    【基本释义】讘niè〔??(ji?)讘〕多言,妄语。笔画数:25;部首:言;笔顺编号:4111251122111122111122111
  • 八戒 bā jiè

    jiè

    1.佛家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伎乐等八条戒律。佛般泥洹经˙卷下:『行斯八戒,当正尔心。』2.明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人物。见『猪八戒』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十善 shí shàn

    shíshàn

    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项道德行为。大智度论˙卷四十六:『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查看详细解释
  • 十戒 shí jiè

    shíjiè

    佛教沙弥和沙弥尼所受的十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 【查看详细解释
  • 佛门弟子 fó,fú mén dì zǐ

    ,mén

    信奉佛教的人。如:『佛门弟子,不打妄语。』 【查看详细解释
  • 哃 tóng

    tóng

    妄下言论。玉篇˙口部:『哃,妄语也。』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正如里塾小儿学作对,句以字多者为,盲师矜喝,瞽子哃疑,宜其谓七言最难合作,甚于五律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妄说 wàng shuō

    wàngshuō

    随便乱说或指荒唐无稽的话。文选˙班彪˙北征赋:『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亦作『妄言』﹑『妄语』。 【查看详细解释
  • 妍皮不裹痴骨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yánguǒchī

    (谚语)外表清秀美丽,内在必定聪慧。比喻内外一致。晋书˙卷一二八˙慕容超载记:『超自以诸父在东,恐为姚氏所录,乃阳狂行乞。秦人贱之,惟姚绍见而异焉,劝兴拘以爵位。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查看详细解释
  • 隐情 yǐn qíng

    yǐnqíng

    1.不可告人的的事情。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善否陈前,靡有隐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况又口出妄语欺诳,眼见得中有隐情了。』2.审度实情。礼记˙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查看详细解释
  • 五戒 wǔ jiè

    jiè

    1.佛教戒律之一。为佛教徒应持守的五项戒律。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长阿含经˙卷二:『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2.出家人。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四出:『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个五戒便是。』 【查看详细解释
  • 大罗神仙 dà luó shén xiān

    luóshénxiān

    道教指天上的神仙。醒世恒言˙卷二十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这只词儿名曰沁园春,乃是一位陆地大罗神仙所作。』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曰:「此行者亦是大罗神仙。元初说他九度见黄河清,我将谓他妄语;今见他说小年曾来此处偷桃,乃是真言。」』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一·六十四种恶口 【宋朝】 【文】 洪迈

    《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曰:粗语,软语,非时语,妄语,漏语,大语,高语,轻语,破语,不了语,散语,低语,仰语,错语,恶语,畏语,吃语,诤语,谄语,诳语,恼语,怯语,邪语,罪语,哑语,入语,烧语,地语,狱语,虚语,慢语,不爱语,说罪咎语,失语,别离语,利害语,两舌语,无义语,无护语,喜语,狂语,杀语,害语,系语,闲语,缚语,打语,歌语,非法语,自赞叹语,说他过语,说三宝语。…

  • 现世现报 xiàn shì xiàn bòo

    xiànshìxiànbòo

    报:报应。原为佛家语。后指人做了恶事,今生就会得到报应。意指报应很快。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