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济 kuāng jì

    kuāng

    匡助救济。三国志˙卷二十三˙魏书˙赵俨传:『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查看详细解释
  • 匡济之才 kuāng jì zhī cái

    kuāngzhīcái

    1.人有匡正时弊、拯救社稷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2.具有匡时济世才能的人。如:『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匡济之才,你可得好好重用他。』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海畔秋思 【唐朝】 【诗】 钱起

    匡济难道合,去留随兴牵。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魏阙贲翘楚,此身长弃捐。箕裘空在念,咄咄谁推贤。无用即明代,养痾仍壮年。日夕望佳期,帝乡路几千。秋风晨夜起,零落愁芳荃。

  • 重规累矩 chóng guī lèi jǔ

    chóngguīlèi

    指前后相合,合乎同样的规矩法度。亦比喻因袭、重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唐朝】 【诗】 罗隐

    凤鸾势逸九霄宽,北去南来任羽翰。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应笑张纲谩生事,埋轮不得在长安。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唐朝】 【诗】 罗隐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石桥春暖后,句漏药成初。珍重云兼鹤,从来不定居。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题龚山人草堂 【唐朝】 【诗】 吴筠

    世人负一美,未肯甘陆沉。独抱匡济器,能怀真隐心。结庐迩城郭,及到云木深。灭迹慕颍阳,忘机同汉阴。启户面白水,凭轩对苍岑。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兹道我所适,感君齐素襟。勖哉龚夫子,勿使嚣尘侵。

  • 才为世出 cái wèi shì chū

    cáiwèishìchū

    才能是为了匡济当代而生的。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查看详细解释
  • 重规累矩 chóng guī lèi jǔ

    chóngguīlèi

    规、矩各相重迭。比喻情事相同。晋˙王廙˙白兔赋:『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译而献白雉,着在前典,历代以为美谈。今在我王,匡济皇维,而有白兔之应,可谓重规累矩,不忝先圣也。』亦作『重规袭矩』。 【查看详细解释
  • 开济 kāi jì

    kāi

    开创基业,匡济时政。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徐邈等传˙评曰:『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唐˙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查看详细解释
  • 虽死犹生 suī sǐ yóu shēng

    suīyóushēng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如同还活着一般。魏书˙卷二十一˙献文六王传上˙咸阳王禧传:『今属危难,恨无远计,匡济圣躬。若与殿下同命,虽死犹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裴仆射东亭 【唐朝】 【诗】 钱起

    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晚沐值清兴,知音同解颜。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避地司空原言怀 【唐朝】 【诗】 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 拼音: kuāng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agd

    【基本释义】匡kuāng纠正;匡正。匡谬。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古同“筐”。姓。笔画数:6;部首:匚;笔顺编号:111215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iyjh

    【基本释义】济(濟)jì渡,过河:同舟共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补益:无济于事。济(濟)jǐ〔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濟)笔画数:9;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13432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九·对作篇 【汉朝】 【文】 王充

    或问曰:“贤圣之空生,必有以用其心。上自孔、墨之党,下至苟、孟之徒,教训必作垂文。何也?” 对曰:圣人作经,艺者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也。案六略之书,万三千篇,增善消恶,割截横拓,驱役游慢,期便道善,归政道焉。孔子作《春秋》,周民弊也。故采求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拨乱世,反诸正,人道浃,王道备,所以检押靡薄之俗者,悉具密致。夫防决不备,有水溢之害;网解不结,有兽失之患。是故周道不弊,则民不文薄;民不文薄,《春秋》不作。杨、墨之学不乱〔儒〕义,则孟子之传不造;韩国不小弱,法度不坏废,则韩非…

  • 国学名著《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 - 第十三回 【文】 吕熊

    邀女主嵩阳悬异对改男妆洛邑访奇才蝗虫,天地之所以特生也。以至微之物,而能制生民之命,坏国家之根本,故曰蝗灾。然而天之降灾,如水旱刀兵疾疫,亦既繁多,又曷借此微虫之力哉?噫,此正造化之微权,盖有所分别界限于其间者。即以水旱而论,大则连延数十郡,小亦数十州县,莫不同然。然而赤地千里,一望平湖,善恶同归于劫,此亦天地之不能赏罚也。若使旱灾止于六七分,则低洼之处尚有薄收;水灾不过七八分,则高阜之乡亦能稍…

  • 国学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元朝】 【文】 罗贯中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正恨间,人报吴侯遣弟孙瑜到。周瑜接入。具言其事。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令催军前行。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

  • 国学名著《三国志》

    《三国志》 - 和常杨杜赵裴传 【魏晋】 【文】 陈寿

    和洽字阳土,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惧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辟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黜近,久而阽危,必有谗慝间其中者。”遂南度武陵。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

  • 国学名著《三国志》

    《三国志》 - 荀彧攸贾诩传 【魏晋】 【文】 陈寿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 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