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àn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mdfj

    【基本释义】岸àn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高傲:岸忽(傲慢)。傲岸。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古同“犴”,乡间牢狱。笔画数:8;部首:山;笔顺编号:25213112
  • 拼音: é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ptkm

    【基本释义】额(額)é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僶 )。牌匾:门额。匾额。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笔画数:15;部首:页;笔顺编号:445354251132534
  • 拼音: chuí

    部首:

    笔画:17画

    五笔:

    【基本释义】顀chuí前额突出。脊椎骨。笔画数:17;部首:頁;笔顺编号:32411121132511134
  • 拼音: fán

    部首:

    笔画:23画

    五笔:

    【基本释义】鷭fán〔鷭??(w?)〕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笔画数:23;部首:鳥;笔顺编号:34312342512132511154444
  • 蛾眉螓首 é méi qín shǒu

    éméiqínshǒu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查看详细解释
  • 前额 qián é

    qiáné

    额头。如:『农人在烈日下辛勤的耕种,前额早已布满汗珠。』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叉神经 sān chā shén jīng

    sānchāshénjīng

    第五对脑神经。由延髓分布于前额﹑上颚﹑下颚等部位,主管颜面﹑牙齿﹑鼻腔﹑口唇等的知觉。口腔﹑眼﹑耳疾病或流行性感冒,常会引起三叉神经痛。 【查看详细解释
  • 墨刑 mò xíng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指在罪轻者前额刺字,并染上墨色颜料。书经˙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土』句下孔安国˙传:『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 【查看详细解释
  • 大颡 dà sǎng

    sǎng

    宽阔的前额。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查看详细解释
  • 梆儿头 bāng ér tóu

    bāngértóu

    1.前额突出的人。2.动物名。一种蟋蟀。节肢动物。头呈方形而大。或称为『梆子头』。 【查看详细解释
  • 眉 méi

    méi

    1.人的前额与上眼睑连接处,横形高超生有细毛的部分。如:『眉毛』﹑『八字眉』﹑『横眉竖眼』﹑『举案齐眉』。2.泛称上端为『眉』。如:『书眉』。3.姓。如春秋时代有眉间尺。 【查看详细解释
  • 美人尖 měi rén jiān

    měirénjiān

    前额头发向前突出。如:『据说有美人尖的女孩,特别漂亮。』 【查看详细解释
  • 脑门 nǎo mén

    nǎomén

    前额。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有一日掂折你腿脡,打碎你脑门。』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鞭却似一条玉蟒生鳞角,便是半截乌龙去了牙爪,那鞭着远望了吸吸地脑门上跳。』或作『脑门儿』。 【查看详细解释
  • 鹡鸰 jī líng

    lí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鸣禽颜体长约五至六寸。头黑,前额白,背黑,腹白,翼尾均长。因其鸣则天降雪,且性喜食雪,故亦称为『雪姑』。筑巢于水滨石隙间,以昆虫为食。或称为『叹脊令』、『连钱』。 【查看详细解释
  • 朝天髻 cháo tiān jì

    cháotiān

    一种流行于五代后蜀的女子发式。先梳发于顶,编两个圆柱形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可在髻下衬以簪钗等物,使发髻的前端高高翘起。宋史˙卷六十五˙五行志˙木志:『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竟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 【查看详细解释
  • 蒙古症 méng gǔ zhèng

    méngzhèng

    病名。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其第二十一对染色体比正常数目多,呈三体状态。其症状有发育迟缓﹑抵抗力弱﹑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畸形﹑智能不足等。由于脸部前额宽﹑鼻梁扁塌﹑眼距大﹑双眼细长往上吊,貌似蒙古人,因此称为『蒙古症』。亦称为『唐氏综合症』。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liáo

    部首:

    笔画:17画

    五笔:dujg

    【基本释义】鹩(鷯)liáo〔鹪鹩〕见“(鷯)鹪”。笔画数:17;部首:鸟;笔顺编号:13443251123435451
  • 爪哇人 zhǎo wā rén

    zhǎorén

    根据在爪哇发现的史前人蚁石所确定的已灭绝的人科成员。公元一八九一年,由荷兰医生杜布瓦(EugneDubois)所发现。特征是脸孔大、头骨粗厚、前额低斜、眉塉粗隆、下颚厚重、牙齿粗大,脑容量平均八百六十西西,身高约一百七十二公分,完全直立行走。时代比北京人要早,因此被认为更原始些。 【查看详细解释
  • 颡 sǎng

    sǎng

    1.额头﹑前额。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类尧。』2.泛指头。唐˙杜甫˙义鹘诗:『修鳞脱远枝,巨颡拆老拳。』明˙徐弘祖˙徐霞客 游记˙卷十上˙滇游日记十三:『自颡及趾,靡有所遗。』3.喉咙、嗓子。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动不动搯人的颡子。』叩头。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鲁国之社稷,执事以羞,再拜颡。 』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niè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bccm

    【基本释义】颞(顳)niè〔颞颥〕头颅两侧靠近耳朵的部分。简称“颞”。〔颞骨〕颞颥部的骨头,位于顶骨的下方,形状扁平。(顳)笔画数:16;部首:页;笔顺编号:12211154541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