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佾 bā yì

    1.周代天子用的舞乐。舞队由纵横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组成。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冠华秉翟,列舞八佾。』2.祭祀孔子的舞乐。佾生人数的多寡,事关受礼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别。八佾舞本当用于天子,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追谥孔子为王为公,后人乃以 八佾舞配祀孔子,以示尊崇。3.论语篇名。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wweg

    【基本释义】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笔画数:8;部首:亻;笔顺编号:32342511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志·祭祀中 【南北朝】 【文】 范晔

    北郊 明堂 辟雍 灵臺 迎气 增祀 六宗 老子 是年初营北郊,明堂、辟雍、灵台未用事。迁吕太后于园。上簿太后尊号曰高皇后,当配地,郊高庙。语在《光武纪》。 北效在雒阳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三十三年正月辛未,郊。别祀地祇、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坛上,地理群神从食,皆在坛下,如元始中故事。中岳在未,四岳各在其方孟辰之地,中营内。海在东;西渎河西,济北,淮来,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营内。四陛DD3C及中外营门封神如南郊。地祇、高后用犊各一头,五岳共牛一头,海、四渎共牛一头,群神共二…

  • 是可忍,孰不可忍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shìrěn,shúrěn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查看详细解释
  • 佾 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行数﹑人数纵横皆相同。舞蹈用佾的多少,代表地位等级的不同,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查看详细解释
  • 佾生 yì shēng

    shēng

    旧时朝廷或文庙举行祝典时,表演乐舞的童生。或称为『佾舞生』、『乐舞生』。 【查看详细解释
  • 佾舞 yì wǔ

    一种舞蹈。是古代用于重要祭礼中的合舞,舞者右手持羽毛,左手持钥,依受献者的社会阶级不同而有二佾、四佾、六佾、八佾等阵容的差别,以八佾舞最为隆重。 【查看详细解释
  • 是可忍,孰不可忍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shìrěn,shúrěn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是无法容忍的。表示对某事已忍无可忍。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意已决,便死何惧。』 【查看详细解释
  • 孰 shú

    shú

    成熟。熟的本字。说文解字:『孰,食饪也。』段玉裁˙注:『后人乃分别熟为生熟,孰为谁孰矣。』1.谁。论语˙公冶长:『孰谓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2.何﹑什么。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查看详细解释
  • 总章 zǒng zhāng

    zǒngzhāng

    1.大寝西堂。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吕氏春秋˙孟秋纪˙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2.乐官的名称。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八年冬十月己已,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3.唐朝高宗的年号(公元668~670)。 【查看详细解释
  • 女伎 nǚ jì

    1.人名。夏朝人浇的嫂嫂。亦作『女歧』。2.传说中的神女。亦作『女歧』。3.歌舞妓或乐妓。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十二:『山南节度使于又献顺圣乐,曲将半,而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又令女伎为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或作『女妓』。 【查看详细解释
  • 忍 rěn

    rěn

    1.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3.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 ˙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1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yōng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

    【基本释义】镛(鏞)yōng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笔画数:16;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41351125112
  • 国学名著《论语》

    《论语》 - 八佾篇 【先秦】 【文】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 国学名著《汉书》

    《汉书》 - 传·货殖传 【汉朝】 【文】 班固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贱不得逾贵。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蝝鱼麛卵,咸有常禁。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备也…

  • 国学名著《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 - 漢官一卷 【文】 孙星衍

    漢官一卷清孫星衍輯太傅,長史一人,秩千石,掾屬二十四人,令史、御屬二十二人。建武十二年八月乙未詔書,三公舉茂才各一人,廉吏各二人;光祿歲舉茂才四行各一人,察廉吏三人;中二千石歲察廉吏各一人,廷尉、大司農各二人;將兵將軍歲察廉吏各二人;監察御史、司隸、州牧歲舉茂才各一人。案:此條引作「漢官目錄」。司徒掾屬三十人。案:此條引作「漢官目錄」,「司徒掾屬」四字從續漢志補,以小字別之,下凡倣此。司空掾屬二…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本纪·孝献帝纪 【南北朝】 【文】 范晔

    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侍于殿上。 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加鈇钺、虎贲。丙戌,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甲午,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 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 白波贼寇河东,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十一…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列传·荀韩钟陈列传 【南北朝】 【文】 范晔

    荀淑 子爽 孙悦 韩韶 钟皓 陈寔 子纪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

  • 国学名著《汉书》

    《汉书》 - 志·礼乐志 【汉朝】 【文】 班固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列传·光武十王列传 【南北朝】 【文】 范晔

    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东平宪王苍 子任城孝王尚 阜陵质王延 广陵思王荆 临淮怀公衡 中山简王焉 琅邪孝王京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彊、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许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显宗、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东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