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lúntūnzǎo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亦作『鹘仑吞枣』。[似]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查看详细解释
  •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qiúshènjiě

    读书着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上的解释。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似]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反]穷源竟委 【查看详细解释
  •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qiúshèn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查看详细解释
  • 私淑弟子 sī shū dì zǐ

    shū

    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查看详细解释
  • 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chóuzhǎn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查看详细解释
  • 缘文生义 yuán wén shēng yì

    yuánwénshēng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查看详细解释
  • 活剥生吞 huó bāo shēng tūn

    huóbāoshēngtūn

    比喻学习某事或做学问不求甚解,只知草率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如:『做学问必须深入了解其中奥妙,切忌活剥生吞,以致一无所获。』亦作『生吞活剥』。 【查看详细解释
  • 穷源竟委 qióng yuán jìng wěi

    qióngyuánjìngwěi

    1.探查河道的源流,穷究其根源及末端。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2.探究事物的始末原委。如:『此事众说纷云,全赖他穷源竟委,真相才得以大白。』[似]穷源溯流[反]不求甚解、一知半解 【查看详细解释
  • 鹘仑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lúntūnzǎo

    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亦作『囫囵吞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松斋自题 【唐朝】 【诗】 白居易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馀。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 生吞活剥 shēng tūn huó bō

    shēngtūnhuó

    本指唐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诗文,而遭时人讥为:『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见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十三˙谐谑。后比喻做学问或学习某事,只是一味的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而不求甚解。明˙徐渭˙奉师季先生书:『大约谓先儒若文公者,着释速成,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是以冰解理顺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亦作『活剥生吞』。 【查看详细解释
  • 会意 huì yì

    huì

    1.六书之一。指合成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如日月为明、人言为信。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亦称为『象意』。2.领悟、了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目视刘君昴教出,君昴会意,立于帐下。』3.中意、合意。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田游岩传:『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似]2.领会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五柳先生传 【魏晋】 【文】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不忮不求 bù zhì bù qiú

    zhìqiú

    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贪得。语出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后来多用来形容淡泊无求,不做非分之事的处世态度。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查看详细解释
  • 半饥半饱 bàn jī bàn bǎo

    bànbànbǎo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查看详细解释
  • 不求闻达 bù qiú wén dá

    qiúwén

    无意追求名誉显贵,不求人知。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话说自汉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征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 【查看详细解释
  • 向声背实 xiàng shēng bèi shí

    xiàngshēngbèishí

    注重虚名而不求实学或只重传闻而不求事实。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查看详细解释
  • 食不念饱 shí bù niàn bǎo

    shíniànbǎo

    节制饮食,不吃太饱。形容自奉俭朴,不尚奢华。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亦作『食不求饱』、『食无求饱』。 【查看详细解释
  • 食不求饱 shí bù qiú bǎo

    shíqiúbǎo

    节制饮食,不吃太饱。形容自奉俭朴,不尚奢华。汉书˙卷七十七˙盖宽饶传:『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亦作『食不念饱』、『食无求饱』。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齐秦约攻楚 【汉朝】 【文】 刘向

    齐、秦约攻楚,楚令景翠以六城赂齐,太子为质。昭雎谓景翠曰:“秦恐且因景鲤、苏厉而效地于楚。公出地以取齐,鲤与厉且以收地取秦,公事必败。公不如令王重赂景鲤、苏厉,使入秦,秦恐,必不求地而合于楚。若齐不求,是公与约也。”…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