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懊悔无及 ào huǐ wú jí

    àohuǐ

    后悔已来不及了。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朝】 【诗】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登总持寺阁 【唐朝】 【诗】 耿湋

    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代北州老翁答 【唐朝】 【诗】 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唐朝】 【诗】 李益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何必若蜉蝣,然后为跼促。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再往不及期,劳歌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龙韬·军势 【先秦】 【文】 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 “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设备于已失之后者,非上圣也;智与众同,非国师也;技与众同,非国工也。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夫先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

  • 拼音: chān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rqku

    【基本释义】搀(攙)chān在旁边扶助:搀扶。搀着他走。混合:搀杂。搀和(huo )。笔画数:12;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52513544
  • 疾雷不及掩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léiyǎněr

    雷声突然响起,使人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塞儿领着这三百人真个是疾雷不及掩耳,杀入府里来。』文明小史˙第七回:『趁此天色尚早,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亦作『疾雷不及塞耳』、『迅雷不及掩耳』。 【查看详细解释
  • 疾雷不及掩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léiyǎněr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查看详细解释
  • 疾雷不及塞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léisāiěr

    雷声突然响起而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防备不及。淮南子˙兵略:『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亦作『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掩耳』。 【查看详细解释
  • 迅雷不及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xùnléiyǎněr

    雷声突然响起,令人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动迅速,令人防备不及。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然后以得胜之兵,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敌,一战乃成擒耳。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诚不出世之功也。』亦作『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 【查看详细解释
  • 不及 bù jí

    1.比不上。,文选˙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文选˙班固˙典二『臣固才朽,不及前人。』亦作『不如』﹑『不若』。2.时间上做不到。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3.不足﹑不满。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侍卫之士不及五百人。』[似]不能[反]超过 【查看详细解释
  • 之 zhī

    zhī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1.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2.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十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3.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1.往。如唐朝李白有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墉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2.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着也。』3.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4.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查看详细解释
  • 迅雷不及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xùnléiyǎněr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查看详细解释
  • 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cuòshǒu

    事情发生太快,来不及还手应付。水浒传˙第九回:『林看他步已乱了,被林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儿骨上。』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宁大喝一声,顗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似]惊惶失措、手足无措、猝不及防[反]应付裕如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刺齐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 及 jí

    1.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郑国游人来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2.赶得上。如:『及时』﹑『及早』﹑『来得及』﹑『迅雷不及掩耳』。3.比得上。论语˙公冶长:『非尔所及也。』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牵涉﹑发生关系。如:『波及』、『涉及』、『言不及义』。5.古君位传袭制度中兄弟相传。如:『兄终弟及』。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与﹑和。书经˙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查看详细解释
  • 疾雷不及塞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léisāiěr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查看详细解释
  • 疾霆不暇掩目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tíngxiáyǎn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查看详细解释
  • 二伯 èr bà

    èr

    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二位霸主。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又:ㄦˋㄅㄛˊ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