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伏 xià fú

    xià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下伏』。唐˙姚合˙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诗:『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亦称为『末伏』、『终伏』。 【查看详细解释
  • 末伏 mò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末伏』。亦称为『下伏』﹑『终伏』。 【查看详细解释
  • 终伏 zhōng fú

    zhōng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终伏』。亦称为『末伏』、『下伏』。 【查看详细解释
  • 輹 fù

    古代车箱下面和轴相钩连的木头。左传˙僖公十五年:『车说其輹,火焚其旗。』杜预˙注:『輹,车下缚也。』孔颖达˙正义:『輹,车下伏兔也。今人谓之车屐,形如伏兔,以绳缚于轴,因名缚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泽漆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 (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进食)。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捣烂筛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水所蛊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满,湍息、浮肿)。用泽漆晒干,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腹…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游雁宕山日记 【明朝】 【文】 徐弘祖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

  • 国学名著《小八义》

    《小八义》 - 第十五回 【文】 半闲居士

    徐文标愁喝闷酒小阮英大闹书房词曰:说起公子周顺气实实不通来在济宁把书攻那知事又变更无奈出了徐府两眼泪流前胸任马由缰往前行只得凭天听命却说公子在门外等候多时,文标在门里头听的明白,一声喊道:“我把你这下贱东西既然赶出,我悔的甚么?”说罢回了书房,掌上灯烛,心中亦是不悦。常言说的却好,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盹睡多。猛然抬头一看,只见那处有个酒坛子,抱将过来,放在八仙桌上,一手打开,看了一看里边酒气…

  • 拼音: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adwf

    【基本释义】基jī建筑物的根脚:基石。基础。奠基。根本的,起始的:基本。基业。基层。基点。基准。根据:基于。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基团。基态。氨基。羧基。笔画数:11;部首:土;笔顺编号:12211134121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十九 【明朝】 【文】 徐弘祖

    二十六日鸡再鸣鸡叫第二遍,具饭。 平明,随江西岸行。 四里余,南至岔路,有溪自西峡来,东与银龙江合,数十家下绾溪口。乃下涉其溪,缘南山之北,于是江东折于下,路东折于上。东向上者一里余,盘北突之坡而东,于是江南折于下,路亦南折于上。南折处,又有峡自东来入,正与东折之江对,或以为永平之界,今仅止此,其南折之峡,已属顺宁矣。 循江西岭南向渐下,四里,稍折西南,下缘江岸,已复南折,二里余,出峡,峡乃稍开,始见田塍,有两三家倚西坡,是为稻场。山行至是,始有稻畦,故以为名。其江之东南坡间,亦有居庐,其下亦环…

  • 国学名著《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 卷六·滦阳消夏录六(4) 【文】 纪昀

    戈东长前辈官翰林时,其太翁傅斋先生,市上买一惨绿袍,一日鐍户出,归失其钥,恐误遗于床上,隔窗视之,乃见此袍挺然如人立,闻惊呼声乃仆。众议焚之,刘啸谷前辈时同寓,曰:此必亡人衣,魂附之耳。鬼为陰气,见陽光则散。置烈日中反复曝数日,再置屋中,密觇之,不复为祟矣。又东长头早童,恒以假发续辫,将罢官时,假发忽舒展,蜿蜓如蛇掉尾,不久即归田。是亦亡人之发,感衰气而变幻也。德清徐编修开厚,亦壬戍前辈,初入馆…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粤西游日记二十五 【明朝】 【文】 徐弘祖

    初四日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东起江岸,西属于山,是为左州、崇善分界。由垣出,循山溯江南行,三里,越一涸涧,又四里为新铺,数家之聚。江流从正南来,陆路遂西南转。 四里,复过一涸涧,涧底多石,上有崩桥,曰冲登桥。其内有堡。 从此南上,盘陟冈阜三里,复与江遇。其上有营房数家,曰崩勘。又南五里,转一山嘴,其后山中有村曰驮竺。 盘其东垂,乃循山南西向行,于是回崖联蹁,上壁甚峻拔,下石甚玲珑。二里,路南复突一危峰,遂入山夹。 盘之而西又一里,转南二里,登媚娘山。其处峰峦四合,中悬一土阜为脊…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粤西游日记十 【明朝】 【文】 徐弘祖

    二十五日 自阳朔东南渡头发舟,溯流碧莲峰下。由城东而北,过龙头山,自是石峰渐隐。十里,古祚驿。又十五里,始有四尖山在江左,其右亦起群尖夹江,是为水绿村。又北七里,有岩在江之西岸,门甚高敞,东向临江。由右腋深入,渐高而黑,久乃空濛,复东辟门焉。由岩左腋上登,其上前亘为台,后结一窦,有尼栖焉。不环堵,不覆屋,因台置垣,悬梯为道,甚觉轩爽。窦后复深陷成峡,昏黑。东下欲索炬深入,尼言无奇多险,固止之。而雷声复殷殷促人,时舟已先移兴平,遂出洞。由洞左循麓溯江,草深齐项,半里,达螺蛳峰下。其峰数盘而上,层累…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游雁宕山日记后 【明朝】 【文】 徐弘祖

    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水及马腹。五里,宿于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之屐即供游客栖息,今旅肆旅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 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以内是为东内谷。岭下有溪…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五 【明朝】 【文】 徐弘祖

    初七日晨起,云尚氤氲。饭而行。有索哨者,还宿处,解囊示批而去。于是西北随坡平下,其路甚坦,而种麻满坡南,盖其下亦有坞西通者。西驰四里,始与溪近。随流稍南半里,复循坡西转,又一里,下坡。西望西南坞中,有数家之聚,田禾四绕,此溪经坞环之。其坞自北山随坡南下,中有一水,亦自北而南,与此水同会于村北,合而西南破峡去。乃西截北来坞,半里抵北来之溪,有新建石梁跨之,是为独木桥。 想昔乃独木,今虽石而犹仍旧名也。 桥下溪流,三倍于西来之水,固知北坞之源远于东矣。 逾桥西,即上岭,西南直跻甚峻,一里半,逾其脊。…

  • 国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 -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明朝】 【文】 吴承恩

    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纵起两道祥光,离了南海。原来行者筋斗云快,沙和尚仙云觉迟,行者就要先行。沙僧扯住道:“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 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高坐石台之上,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也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下也踏一双麂皮靴;也是这等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二十三 【明朝】 【文】 徐弘祖

    十三日早饭,平明抵北门。从门外循旧城而西,一里,转而南。半里,其南则新城复拓而西出。随之又西半里,又循城南转半里,过西门,乃折而西向行。度一桥,西三里,乃蹑坡,二里,逾坡西稍下。其坡自西山东下,至此伏而再起,其南北俱有峰舒臂前抱,土人称为旗鼓山,而坡上冢累累,盖即郡城之来脉也。土人言:“昔土官高氏之冢当此冈,国初谓其有王气,以大师挖断其后脉,即今之伏处也。”不知起伏乃龙脉之妙,果挖之,适成其胜耳,宜郡城之日盛也。 由伏处即上蹑坡行,一里,至坡脊,南北俱坠坑成峡。又一里,南度西峡之上,从南坡蹑峡西…

  • 国学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三十二 【明朝】 【文】 徐弘祖

    二十二日晨起,宿雾净尽,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凭临而南为南甸,其外有横山前列,则龙川后之界也;近嵌麓西为鬼甸,其外有重峰西拥,则古勇前南下之支也;下伏而东度,为笔峰,其外有高岭东穹,则高黎贡后耸之脉也,惟北向则本山后屏焉。然昨已登岭北眺,知东北之豁处,为龙川所合;西北之丛处,为尖山所悬;而直北明光六厂之外,皆野人之栖矣。久之,乃饭而别。 宝藏命其徒径空前导,从东北行,皆未开之径也。始逾东环之臂,即东北下,虽无径而颇坦。三里余,有路循岭北西去,往鬼甸道,盖是山前后皆向鬼甸道也。于是交之,仍…

  • 国学名著《朝野佥载》

    《朝野佥载》 - 卷五 【文】 张鷟

    贞观中,左丞李行廉弟行诠前妻子忠,烝其后母,遂私将潜藏,云敕追入内。行廉不知,乃进状问,奉敕推诘极急。其后母诈以领巾勒项卧街中,长安县诘之,云有人诈宣敕唤去,一紫袍人见留宿,不知姓名,勒项送至街中。忠惶恐,私就卜问,被不良人疑之,执送县。县尉王璥引就房内推问,不承。璥先令一人于案褥下伏听,令一人走报长使唤,璥锁房门而去。子母相谓曰:“必不得承。”并私密之语。璥至开门,案下之人亦起,母子大惊,并具…

  • 国学名著《荡寇志》

    《荡寇志》 - 第一百三十四回 【文】 俞万春

    沉螺舟水底渡官军卧瓜锤关前激石子话说张经略对贺盖二人道:“我把贼人三面攻围,独留后关,原有主见在内。贼人尽力顾我三面,那后面必然空虚,可从此进攻,必然得手。”盖天锡道:“贼人吴用,智计殊胜,未必不防及此。为今之计,可用一声东击西之法,遣偏师数队去击后泊,他必然增备后面;后面增备,前面力薄了,然后我用全力破他前面。”张公道:“盖见之言固是,但我料贼人后面必然空虚。缘他前关如此攻击不破,其重兵严守可…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043 【宋朝】 【文】 司马光

    【汉纪三十五】 起柔兆?滩,尽柔兆敦?,凡十一年。 ◎建武十二丙申,公元三六年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堂、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述遣子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帝必欲降之,又下诏喻述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宗族完全。诏书手记,不可数得。”述终无降意。 秋,七月,冯骏拔江州,获田戎。 帝戒吴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