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阳交泰 sān yáng jiāo tai

    sānyángjiāotai

    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见『三阳开泰』条。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三阳交泰,日新惟良。』元˙贯云石˙新水令˙郁葱佳气蔼寰区套˙殿前欢曲:『三阳交泰,五谷时熟。』 【查看详细解释
  • 三阳开泰 sān yáng kāi tài

    sānyángkāitài

    汉代象数易学取十二卦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分,其中十月为坤卦,纯阴爻;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时阴渐消,阳渐长,有万象更新之意。后遂以三阳开泰作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二:『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气转鸿钧,共乐尧天之化日。』亦作『三阳交泰』。 【查看详细解释
  • 三阳交泰 sān yáng jiāo tai

    sānyángjiāotai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查看详细解释
  • 三阳开泰 sān yáng kāi tài

    sānyángkāitài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著至教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 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輸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 曰:不知。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

  • 三阳 sān yáng

    sānyáng

    1.易卦中,初九﹑九二﹑九三的合称。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见『三阳开泰』条。3.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的合称。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有六条经脉。可辨证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否。 【查看详细解释
  • 交泰 jiāo tài

    jiāotài

    语本易经˙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指天地之气融和贯通,万物生生不息。汉˙王充˙潜夫论˙班禄:『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 【查看详细解释
  • 天地交泰 tiān dì jiāo tài

    tiānjiāotài

    比喻宇宙间安泰平和,无违常乖戾的现象。文选˙陆云˙大将军燕会被命作诗:『芒芒宇宙,天地交泰。』幼学琼林˙卷一˙天文扬『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阴阳类论 【汉朝】 【文】 佚名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一·天人解·经脉起止 【文】 黄元御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谓六府。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藏。六藏六府,是生十二经。经有手足不同,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阳明胃、太阳膀胱、少阳胆,是谓足之三阳经。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是谓足之三阴经。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主,是谓手之三阴经。手之三阳,自手走头。手阳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颈,入下齿,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手太阳,自小指,从手…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阴阳别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

  • 六阳会首 liù yáng huì shǒu

    liùyánghuìshǒu

    中医诊脉,有手三阳、足三阳六脉,六阳脉都集中于头部,故以六阳会首代指人头。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若是我抢将他女孩儿来,输我这六阳会首。』亦作『六阳魁首』、『六阳首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九·疮疡解·痔漏根原 【文】 黄元御

    痔漏者,手太阳之病也。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三阳之走头者,清阳之上升也;足三阳之走足者,浊阴之下降也。足三阳病则上逆而不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而不升。《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痔。五行之理,升极必降,降极必升,升则阴化为阳,降则阳化为阴。水本润下,足少阴以癸水而化君火者,降极则升也;火本炎上,手太阳以丙火而化寒水者,升极则降也。手太阳病则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一·天人解·五官开窍 【文】 黄元御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清升浊降,一定之位。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汉朝】 【文】 张仲景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唐朝】 【诗】 李适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顺和 【唐朝】 【诗】 佚名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昭和 【唐朝】 【诗】 佚名

    道洽二仪交泰,时休四宇和平。环珮肃于庭实,钟石扬乎颂声。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第三奏 【唐朝】 【诗】 佚名

    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人风齐太古,天瑞叶惟新。仙乐清都上,长明交泰辰。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杂曲歌辞·大酺乐 【唐朝】 【诗】 杜审言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