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 zhì

    zhì

    记忆﹑记住。通『志』。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宋玉˙神女赋:『寐而梦之.寤不自识。』标记﹑记号。通『帜』。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下:『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又:ㄕˋ(08780) 【查看详细解释
  • 识 shì

    shì

    1.见解﹑见闻。如:『见识』﹑『远识』﹑『才识』﹑『胆识』。2.事物的道理。如:『知识』﹑『常识』。3.思想﹑内在思维。如:『意识』。南史˙卷四˙齐武帝本纪:『我识灭后,身上着夏衣﹑画天衣。』4.知己﹑朋友。梁书˙卷九˙王茂传:『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唐˙刘禹锡...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识 bù shì

    shì

    1.不认识。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2.不懂得﹑不明晓。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先识 xiān shì

    xiānshì

    在事情发生前就预先料到的卓越见识。晋书˙卷六十˙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其后,北戎讲和,西戎纳款,而封禅祠祀,搜讲坠典,靡有虚日,魏公始叹文靖之先识过人远矣。』 【查看详细解释
  • 八识 bā shì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冰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着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 【查看详细解释
  • 六识 liù shì

    liùshì

    佛教上指感官接触环境时,所产生的眼、耳、鼻、冰身、意(心理活动)的分别作用。 【查看详细解释
  • 共识 gòng shì

    gòngshì

    共同体认的观念、想法。如:『大家经过不断的开会沟通,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卓识 zhuó shì

    zhuóshì

    高超的见解。宋˙李纲˙与潘子贱龙图书:『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讲习磨?淬砺。』亦作『卓见』。[似]卓见 【查看详细解释
  • 博识 bó shì

    shì

    见闻广博,学识丰富。如:『像先生这么博识的学者,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查看详细解释
  • 唯识 wéi shì

    wéishì

    1.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2.佛教典籍。二十唯识论的略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器识 qì shì

    shì

    气度才识。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识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查看详细解释
  • 姘识 pīn shì

    pīnshì

    非夫妻男女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男女姘识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查看详细解释
  • 学识 xué shì

    xuéshì

    学问与知识。如:『他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待人又谦和有礼,称得上是德智兼备。』 【查看详细解释
  • 常识 cháng shì

    chángshì

    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如:『生活常识』。[似]知识 【查看详细解释
  • 恶识 è shì

    èshì

    得罪、惹恼。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我则怕恶识多年旧面皮,展转猜疑。』金瓶梅˙第六十一回:『伯爵道:「等我去混那小淫妇儿,休要惯了他!」西门庆道:「你这歪狗材,不要恶识他便好。」』 【查看详细解释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