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词语字数检索
  • 牒 dié

    dié

    1.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墨子˙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汉书˙卷五十一˙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嫂编用写书。』2.官方文书或证件。如:『最后通旸。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厂对,受牒而退。』金˙麻九畴˙许方村即事诗:『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3.各... 【查看详细解释
  • 世牒 shì dié

    shìdié

    谱书的别名。见『谱书』条。 【查看详细解释
  • 信牒 xìn dié

    xìndié

    一种委任状。未有正式任用证明前所给的一种文书凭证。资治通鉴˙卷二一九˙唐纪三十五˙肃宗至德二载:『其后又听以信牒授人官爵,有至异姓王者。』胡三省˙注:『信牒者,未有告身,先给牒以为信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发牒 fā dié

    dié

    嫂古时用来书写的薄木片,后指公文或文件。发牒指发布文件。西游记˙第十二回::『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查看详细解释
  • 官牒 guān dié

    guāndié

    记载官爵的名录,如现今的职员录。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传:『或富室财赂,或子婿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度牒 dù dié

    dié

    旧时官府发给合法出家人的证明文件。源于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联署,僧尼以此牒为身分凭证,可免徭役。亦称为『戒旸。 【查看详细解释
  • 戒牒 jiè dié

    jièdié

    僧尼受大戒的凭证,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等。源于唐代。亦称为『度牒』。 【查看详细解释
  • 敕牒 chì dié

    chìdié

    古代君王任命官吏的文书。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薛御史当堂一问,初时抵赖,及查物件,见了永嘉县尉的敕牒尚在箱中,赃物一一对款。』 【查看详细解释
  • 文牒 wén dié

    wéndié

    文书、卷宗。西游记˙第二十九回:『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嵩』 【查看详细解释
  • 牒发 dié fā

    dié

    用公文押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说的有半厘差错,牒发你城堭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 【查看详细解释
  • 牒文 dié wén

    diéwén

    官府文书。三国演义˙第一回:『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西游记˙第九回:『即写下牒文一道,差夜又径往洪州城隍、土地处投下,要取秀才魂魄来,救他的性命。』 【查看详细解释
  • 牒状 dié zhuàng

    diézhuàng

    诉讼文书。魏书˙卷四十一˙源贺传:『究其牒状,周列云己萧衍黄门侍郎。』 【查看详细解释
  • 牒籍 dié jí

    dié

    典籍。汉˙王充˙论衡˙自纪:『是故罕发之迹,记于牒籍,希出之物,勒于鼎铭。』 【查看详细解释
  • 牒记 dié jì

    dié

    牒谱的记录。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 【查看详细解释
  • 牒诉 dié sù

    dié

    诉讼文辞。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宋史˙卷四三九˙文苑传˙何承裕传:『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