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二章 【先秦】 【文】 孔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有书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书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二·忠恕违道 【宋朝】 【文】 洪迈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朝】 【文】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

  • 国学名著《周易》

    《周易》 - 大过(卦二十八) 【先秦】 【文】 周文王

    凡事不要过头 【原文】 (撰下兑上)大过①:栋橈②。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③,无咎。 九二:枯杨生梯(4),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三:栋橈,凶。 九四:栋隆⑤,吉。有它(6),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土夫。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7),凶,无咎。【注释】 ①大过是本卦的标题。大的意思是太,大过就是太过。全卦的内容是讲 一些过了头的事,标题是按内容取的。②橈(nao):弯曲。③藉:席, 用作铺垫。白茅:一种柔软洁白,较贵重的草。④梯:用作“荑”,意思 是草木新生、发芽。⑤隆:……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下·中和 【文】 陈淳

    中和是就性情说。大抵心之体是性,性不是个别物,只是心中所具之理耳。只这理动出外来便是情。中是未接事物,喜怒哀乐未发时,浑沦在这里,无所偏倚,即便是性。及发出来,喜便偏于喜,怒便偏于怒,不得谓之中矣。然未发之中,只可言不偏不倚,却下不得过不及字。及发出来皆中节,方谓之和。和是无所乖戾,只里面道理发出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无所乖戾于理,便是中节。中节亦只是得其当然之理,无些过,无些不及,与是理不相…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严陵讲义·读书次第 【文】 陈淳

    书所以载道,固不可以不读,而圣贤所以垂训者不一,又自有先后缓急之序,而不容以躐进。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盖大学者,古之大人所以为学之法也,其大要惟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于至善”三者而已。于三者之中,又分而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凡八条。大抵规模广大…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鹧鸪天(胡提舶生日) 【宋朝】 【词】 洪适

    月上初弦映左弧。葭吹六琯转璿枢。日边远近瞻新渥,天下中庸系两都。犀献角,蚌回珠。皇皇星节烛扶胥。满斟北海尊中酒,请寿安期涧底蒲。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唐朝】 【诗】 贾岛

    四气相陶铸,中庸道岂销。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已栽天末柏,合抱岂非遥。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三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七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八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九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十一章 【先秦】 【文】 孔伋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减字木兰花(赠樊子野) 【宋朝】 【词】 沈瀛

    谁来贲止。千里得朋方切喜。汪氏门风。大学中庸正脉通。(公从汪端明学。)不妨诗酒。请以还丹为荐寿。(唐人以及第为孤进还丹。)已过羊何(太白诗。)绍述韩门得趣多。(樊绍述宗师,韩门高弟,退之称其文不烦绳削而自合□□。)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送曹侍郎归永嘉) 【宋朝】 【词】 洪咨夔

    四海止斋老,百世水心翁。都将不尽事业,付与道俱东。气脉中庸大学,体统采薇天保,几疏柘袍红,千仞倚寥碧,一点驾归鸿。扈江蓠,贯薜荔,制芙蓉。午桥绿野深处,心与境俱融。搏控乾坤龙马,簸弄坎离日月,苍鬓映方瞳。只恐又催诏,飞度橘花风。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下·中庸 【文】 陈淳

    文公解中庸为平常。非于中之外复有所谓庸,只是这中底发出于外,无过不及,便是日用道理。平常与怪异字相对,平常是人所常用底,怪异是人所不曾行,忽然见之便怪异。如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日用事,便是平常底道理,都无奇特底事。如尧舜之揖逊,汤武之征伐,夷齐之立节,三仁之制行,又如视之思明,听之思聪,色之思温,猊之思恭,与夫足容之重,手容之恭,头容之直,气容之肃,及言忠信,行笃…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酹江月(寿韩元吉) 【宋朝】 【词】 黄宰

    三光五岳,孕乾坤英彩,非金非玉。赫赫岩岩真相种,来驾横空仙鹄。十万儿童,和丰堂下,齐指梅山祝。黑头难老,岁寒苍桧修竹。须信自有家传,中庸一卷,是长生真箓。借问洛阳归去后,几度桃开桃熟。十九年间,梦回天上,再见棠阴绿。相将促觐,已闻沙路新筑。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沁园春(乙未代寿尤制帅) 【宋朝】 【词】 李曾伯

    天下中庸,千载一灯,传之自公。有涵洪雅量,陂澄千顷,坚凝定力,壁立孤峰。佐鼎调梅,参帷借箸,略试斯文经济功。听淮鹤,暂素丝揽辔,玉帐分弓。朝来鼓角声雄。庆元帅新除初度逢。任西风局面,人皆澒洞,福星堂上,我独从容。草檄传燕,开门释蔡,了却中原公衮东。归廊庙,把格天勋业,与宋无穷。

  • 国学名著《中庸》

    《中庸》 - 第二十七章 【先秦】 【文】 孔伋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书绅诗 【唐朝】 【诗】 权德舆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感物惑天性,触里纷多名。祸机生隐微,智者鉴未形。败礼因近习,哲人自居贞。当令念虑端,鄙嫚不能萌。苟非不逾矩,焉得遂性情。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千里起步武,彗云自纤茎。心源一流放,骇浪奔长鲸。渊木苟端深,枝流则贞清。和理通性术,悠久方昭明。先师留中庸,可以导此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