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藏 jí zàng

    zàng

    人名。隋、唐高僧(549~623)。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先世是西域安息人,后移居交广(今越南、广西),又迁居金陵。七岁时从法朗出家,十九岁开始为大众复述,即受称誉。陈末天下大乱,吉藏和一些同学前往各寺,搜集佛教文疏,所以他涉猎的典籍非常广泛。隋朝统一后,移住会稽(今浙江绍兴)秦望山嘉祥寺,弘传佛法,从他学法者多达千余人,世称『嘉祥大师』。后受隋炀帝之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唐初,高祖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名列其中。晚年住延兴寺,武德六年圆寂。着有三论玄义一卷、中观论疏十卷、百论疏三卷、法华经玄论十卷等传世。 【查看详细解释
  • 道安 dào ān

    dàoān

    东晋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内)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丑,不为剃度师所重视,后受知于佛图澄,曾代佛图澄说法,赢得『漆道人,惊四邻』的洛劀。佛图澄死后才离开邺都,而下襄阳,创檀溪寺,斋讲不倦,成为当时佛教界的典范。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坚攻下襄阳,延请道安住长安,这时他已六十七岁。在长安七、八年间,领导翻译讲经说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学用功最力,在当时是最接近般若义的一家。着有光赞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准、空性论等。其中尤以综理众经目录、对了解译经史的贡献最大。主张僧侣应以释为姓,也获得后世僧众的遵循。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机缘·第八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隍曰:“入定。”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 解释 jiě shì

    jiěshì

    1.分析阐明。后汉书˙卷三十六˙陈元传:『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2.说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红楼梦˙第八回:『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处,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3.消除。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母听如此说,便赶着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似]1.2.解说、说明 注解、注释、疏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贞卢犹子 【文】 张读

    太子宾客卢尚书贞犹子,为僧。会昌中,沙汰僧徒,斥归家,以荫补光王府参军。一夕,梦为僧时所奉师来慰,问其出处再三,告以佛氏沦破,已无所归,今为一官,徒遣旦夕,期再落顶上发,方毕志愿。且泣且诉之,良久曰:“若我志果遂,兴佛法。”语未竟,见八面屯兵,千乘万骑,旌旗日月,衣裳锦绣,仪卫四合,真天子大驾。军中人喧喧言“迎光王”。部整行列,以次前去。卢方骇愕不能测,遽惊觉。魂悸流汗,久之方能言。卒不敢泄于人…

  • 十力 shí lì

    shí

    1.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七:『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2.菩萨的十种能力。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为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诘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tán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jfcu

    【基本释义】昙(曇)tán〔昙花〕常绿灌木,没有叶子,花大,白色,花期很短,如“昙昙一现”(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云彩密布,多云。笔画数:8;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1154
  • 法融 fǎ róng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十九岁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等钻研三论和华严、般若、法华、大集等经论,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习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陈理。贞观十年,入牛头山参究佛法,数年间,同住的法侣有百余人。贞观二十一年后先后讲说法华经﹑大品﹑大集经等。显广二年圆寂。牛头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后的事。自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传说。虽然法融思想和禅法启南宗顿悟说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禅法实大不相同。 【查看详细解释
  •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shíèryīnyuán

    佛教用语。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要件。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是指对佛法的无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为;识是指死后,由于过去的行为,导致投生的心识;名色是指处在母胎中的身、心(识除外);六处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身体感官和认识对象;触是指感官对现象的接触;受是指接触后产生的感受;爱是指感官接触后生起的欲望;取是指执着;有是指导致轮回的行为。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像环链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缘于生;生缘于有;有缘于取;取缘于爱;爱缘于受;受缘于触;触缘于六处;六处缘于名色;名色缘于识;识缘于行;行缘于无明。后者决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无明就没有行,没有行就没有识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烦恼也灭除。或称为『十二缘起』。 【查看详细解释
  • 十六罗汉 shí liù luó hàn

    shíliùluóhàn

    佛陀入灭后,受佛嘱咐住在世间护持佛法的十六大罗汉。十六罗汉从五世纪后期,受到中国广泛的崇拜,并成为佛教艺术重要的创作体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罗汉发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国、西藏二地。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复重请言:「所说十六大阿罗汉我辈不知其名何等?」庆友答言:「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罗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堕阇;第四尊者名苏频陀;第五尊者名诺距罗;第六尊者名跋陀罗;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罗;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罗汉。』 【查看详细解释
  • 三阶教 sān jiē jiào

    sānjiējiào

    隋朝僧人信行禅师所创立的佛教宗派,流行于隋唐二代。三阶教将佛法依时、处、人各分为三阶。时的三阶指佛灭后初五百年为第一阶,次五百年为第二阶,其后为第三阶;处的三阶是净土世界为第一阶,三乘所住的秽土为第二阶,凡夫众生所住的世界为第三阶;人的三阶是最利根一乘为第一阶,数利根正见成就的三乘为第二阶,颠倒众生是第三阶。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阶教认为斯时、斯处、斯人都是第三阶,不易解脱;其修行以苦行、忍辱为主,在路上见人不论男女,一概礼拜,提倡布施,死后林葬。反对礼敬佛像及念阿弥陀佛。与当时佛教理论和修行方法很不协调。隋开皇二十年、武周证圣元年、圣历三年、唐开元十三年都曾诏令禁止该教。终唐之世,遂无所闻。近世敦煌残卷出土,此宗教义始复为世人所知。或称为『普法宗』、『第三阶宗』、『三阶宗』。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fěi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djdn

    【基本释义】翡fěi〔翡翠〕a.鸟的一属,有蓝、绿色羽毛,生活在水边,羽毛可做装饰品;b.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半透明,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称“硬玉”。古书上指一种有红毛的鸟。笔画数:14;部首:羽;笔顺编号:21112111541541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七回 大颠僧尽心护法 唐三藏显圣封经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圣人何事欲无言,盖恐因言失本源, 清净禅心非月指,糊涂佛法是风幡, 但谈果报何其妄,止望施财岂不冤, 万派千流徒浩渺,曹溪一滴是真源。 话说大颠师,欲明佛法,别了韩愈,竟上长安,不一日到了,要寻个庵儿歇脚。此时,长安佛教正盛,各庵观寺院巴不得有个老僧在内居住,或是讲经,或是说法,皆可兴旺山门。见了大颠人物奇古,言语清爽,皆殷勤接待,留他居住。大颠师看见繁华闹热,全没僧家气味,转不肯住,却寻至城西,见一个小庵上写“半偈庵”三字,门前一湾流水,几株松树,甚是幽僻,因步了入去,荒荒凉凉佛堂中……

  • 五教 wǔ jiào

    jiào

    1.书经˙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孔安国˙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2.训练军队的五种方法。槌˙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3.唐代称司徒为五教。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司徒为五教。』4.中国佛教华严宗将佛教经典判分为五种教法。分别为小乘教,指宣说四圣谛、十二因 缘的经典,如阿含经;大乘始教,指宣说一切皆空的经典,如般若经;大乘终教,指宣说真如缘起的经典,如楞伽经;顿教,指宣说顿悟教法的经典,如维摩诘经;圆教,指完全说一乘教理的经典,如华严经。华严宗认为五教中圆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证华严经是诸经之王。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地藏经》

    《地藏经》 - 观众生业缘 【文】 佚名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于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彭”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彭」源出;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江苏徐州氏。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 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据《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家族名人 彭祖 尧的臣子籛铿。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彭蒙 战国齐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彭越 字仲,昌邑人。为汉初功臣。佐高祖定天下,封梁王。后因人告他谋反而被杀…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六回 匡君失贤臣遭贬 明佛教高僧出山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治世为君要圣明,圣明原赖道相成, 贤愚莫辨招灾乱,邪正无分失太平。 佞佛但知希保命,求仙也只望长生, 长生保佑何曾见,但见君亡与国倾。 却说唐三藏奉了佛旨,再上长安寻取求解之人,不敢怠慢,因与孙悟空商量道:“世道日邪,人心愈伪,不识从何处寻起?”孙悟空道:“佛门广大,虽邪魔外道堕落者多,然一灯不昧,自有真修。我们须细细访求,何愁不遇!”唐三藏点头称善,遂仍变作两个疥癞僧人,师称大壮法师,徒号吾心侍者,终日在长安市上访求。 一日,走到正阳门,忽见朝门上大张皇榜,许多人民争看。他师徒也杂在……

  • 国学名著《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 第五回 唐三藏悲世堕邪魔 如来佛欲人得真解 【近现代】 【文】 雪花飘

    诗曰: 大道何曾有曲斜,奈何走得路儿差。 南波北浪称登岸,东客西宾认到家, 盲棒无声焉有喝,皮囊已烂岂昭光; 若教走透真消息,影影风风何处拿? v 话说孙小圣,受孙大圣指点,不觉妄心忽尽,邪念顿消。但招去铁棒,失了护身之宝,未免慌张。又听得孙大圣临行说,原在你耳中。似信不信,急向耳中摸索。只见一个绣花针端然在内;又恐怕不真,取出来迎风一晃,依旧是?条金箍铁棒。喜得个孙小圣满心松快道:“祖大圣神通广大如此,我佛如来又不知如何微妙?我倚着这条铁棒便打到天宫,真取祸之道也。”又思量道:“祖大圣说,不……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唐朝】 【诗】 顾况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列生御风归,饲豕如人焉。曹溪第六祖,踏碓逾三年。伊人自何方,长绶趋遥泉。开士行何苦,双瓶胝两肩。萧寺百馀僧,东厨正扬烟。露足沙石裂,外形巾褐穿。若其有此身,岂得安稳眠。独出违顺境,不为寒暑还。大圣于其中,领我心之虔。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潜容偏虚空,灵响不可传。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阿若憍陈如,迦叶迦旃延。左右二菩萨,文殊

  • 国学名著《地藏经》

    《地藏经》 - 嘱累人天 【文】 佚名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