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音 jué yīn

    juéyīn

    印度的一位高僧。生卒年不详,约在四至五世纪间。生于北印度菩提伽耶附近。精通吠陀等经典,后从离婆多出家学习巴利三藏,五世纪初到斯里兰卡,住在大寺,从僧伽波罗进修三藏经典和注疏,后移居犍陀伽罗寺研究著作。是巴利语系最杰出的学者。他几乎把巴利三藏都作了注释。并著作清净道论,是一部综述上座部佛法的名著。晚年回印度朝拜提树,不知所终。 【查看详细解释
  • 辟支佛 pì zhī fó

    zhī

    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一种果位。为梵语pratyeka-budha的音译,意译作独觉。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韹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盘。虽然如此,但他却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瑜伽论记˙卷八上:『若依智论十六卷云「辟支佛有两种义: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或作『独觉』、『缘觉』。 【查看详细解释
  • 坛场 tán cháng

    táncháng

    1.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盟会﹑拜将的场所。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颜师古˙注:『筑土而高曰坛,除地为场。』2.讲经修法的地方。唐˙柳宗元˙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序:『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为得正法。』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两边搭棚,安坛场,做佛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行由·第八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不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

  • 彭绍升 péng shào shēng

    péngshàoshēng

    人名。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江苏长洲县人。清代著名的居士。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及第,授县官,辞不就。因结织罗有高与阅读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动而归心佛法,尤深信净土。他在净土教义上除莲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闭关念佛,发愿回向。着有一行居士集、居士传、阿弥陀经约论、一乘决疑论等。对清代净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详细解释
  • 三归 sān guī

    sānguī

    1.论语˙八佾:『缀有三归。』三归说法不一,有三种:(1)娶三姓的女子。论语˙八佾:『缀有三归』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归,娶三姓女。妇人谓嫁曰归。』(2)三归台。汉˙刘向˙说苑˙善说:『管仲故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3)地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身老,赏之以三归,泽及子孙。』2.佛教上指三归依。见『三归依』条。水浒传˙第四回:『长老用手与他摩顶受记道:「一要皈依三宝,二要归奉佛法,三要归敬师友。此是三归。」』 【查看详细解释
  • 缘觉 yuán jué

    yuánjué

    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韹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盘。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导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译作独觉才正确。中观论疏˙卷一末:『问:「小乘有声闻、缘觉二人……缘觉不禀教,声闻禀教。」』 【查看详细解释
  • 醍醐 tí hú

    1.从牛奶中精炼出来的奶酪。为油脂状的凝结物,性甘美温润,气味清凉,古以此为纯一无杂的上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2.佛教喻最高妙的佛法或智慧。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灯烧。』3.美酒。唐.白居易.将归一绝诗:『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查看详细解释
  • 正法眼藏 zhèng fǎ yǎn cáng

    zhèngyǎncáng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卯时酒 【唐朝】 【诗】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况兹杯中物,行坐

  • 天台宗 tiān tái zōng

    tiāntái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创,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时八教判释整体佛法。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查看详细解释
  • 法 fǎ

    1.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2.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3.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4.途径。如:『方法』、『办法』。5.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6.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7.姓。如汉代有法雄。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1.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2.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又:ㄈㄚˊㄈㄚ16.ㄈㄚˋ 【查看详细解释
  • 变相 biàn xiàng

    biànxiàng

    1.本质没变而外在形式或方法改变。如:『变相加价』﹑『变相剥削』。2.经过变化后,产生的许多不同的相貌﹑型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又因这感动力所及之处与那本地的应动力相交,生出种种变相,莫可纪述,所以各宗教家的书总不及儒家的易经为最精妙。』3.将佛经描述的故事,图绘成画,以便传播佛法。变相曾流行于古印度及中国六朝﹑隋﹑唐之际。五灯会元˙卷一˙弘忍大满禅师:『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念诵。』 【查看详细解释
  • 念佛 niàn fó

    niàn

    一种忆念佛陀名号、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为六念之一。后发展成三种方式:一、称名念佛(用口诵念佛陀名号)。二、观想念佛(专心忆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实相)。在中国,因净土宗的盛行,念佛成为最普遍的修行法门之一。而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亦有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到内定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似]念经 【查看详细解释
  • 信行 xìn xíng

    xìnxíng

    1.诚实、有信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此人素无信行,不肯罢兵,其意必反。』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陈四爷,你还要信行些纔好,怎叫我们只管跑!』2.隋代高僧。(公元540~590)俗姓王,魏郡(今河南省安阳)人。为三阶教的创立者,提倡三阶佛法,劝人对佛教不要分别大小乘都应敬信。励志苦行,并效法华经常不轻菩萨,路上遇人不分男女,悉作礼拜。建立无尽藏院,广行布施,从事社会福利工作。不到几年,便形成三阶教派。着有三阶位别录集四卷,对根起行杂录集三十六卷。 【查看详细解释
  • 法师 fǎ shī

    shī

    1.精通佛法、善说教理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出家人。一般也作为对出家人的敬称。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2.遵守师承。佛开解梵志阿?经:『沙门所说,言必法师,其所不闻,不得意造。』3.精通道法,可为人师或进行法事的道士。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祠部郎中:『道 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戒律师。』水浒传˙第四十七回:『说这厮也好大胆,独自一个来做细作,打扮做个解魇法师,闪入村里来。』亦作 『法官』。 【查看详细解释
  • 说法 shuō fǎ

    shuō

    1.措辞。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消一刻,来了三、四起人,都是如此说法。』2.看法、见解。如:『他这种说法实在难以接受。』3.宣说佛法。如:『现身说法』。4.说言不由衷的话。醒世恒言˙卷十˙刘小官雌雄兄弟:『刚纔说过,是我请你的,如何又要银子?恁样时,到像在下说法卖这盘肉了。』5.想办法。喻世明言˙卷十˙滕大尹鬼断家私:『怜你孤儿寡妇,自然该替你说法。但闻得善继得有亡父亲笔分关,这怎么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曹可成要与春儿赎身,大妈索要五百两,分文不肯少,可成各处说法,尚未到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uī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rrcy

    【基本释义】皈guī〔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亦作“归依”。笔画数:9;部首:白;笔顺编号:325113354
  • 国学名著《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 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 【宋朝】 【文】 李昉

    宣律师宣律师大唐乾封二年春二月,西明寺道律师逐静在京师城南故净业寺修道。律师积德高远,抱素日久。忽有一人来至律师所,致敬申礼。具叙暄凉,律师问曰:“檀越何处?姓字谁耶?”答曰:“弟子姓王名?,是大吴之兰台臣也。会师初至建业,孙主即未许之,令感希有之瑞,为立非常之庙。于时天地神祗,咸加灵被,于三七曰,遂感舍利。吴王手执铜瓶,倾铜盘内,舍利所冲,盘即破裂。乃至火烧锤试,俱不能损。阚泽、张昱之徒,亦是天人护助,入其身中,令其神爽通敏,答对谐允。今业在天,弘护佛法为事。弟子是南方天王韦将军下之使者。将……

  • 护法 hù fǎ

    1.佛家指护持佛法的人。2.随侍于佛教或道教主神旁边的人,负有守卫的责任。西游记˙第十六回:『众人悚惧,纔认得三藏是种神僧,行者是尊护法。』3.拥护国法。如:『护法之役』。4.保护。豆棚闲话˙第六则:『又请了几个废弃的乡宦,假高尚的孝廉,告老打罢的朋友,从边护法。』5.人名。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大师。约生于六世纪中叶。曾任印度那烂陀寺的住持。其唯识学说继承陈那大师的传统,但在认识论上则主张有见分、相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佛教史上称为『四分家』。着有广百论释、成唯识宝生论等传世。[反]毁法 【查看详细解释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是为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直播营销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