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众 sì zhòng

    zhòng

    佛教用语:(1)四种佛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妙法莲华经˙卷一:『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2) 四种出家人。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十诵律˙卷十一:『我教化四众疲极,令诸比丘当教诫比丘尼。』 【查看详细解释
  • 优婆塞 yōu pó sè

    yōu

    梵语音译。指受五戒的在家男性佛教徒。大智度论˙卷四:『若从上数,应先菩萨,次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次佛故。』或作『伊蒲塞』、『邬波索迦』。 【查看详细解释
  • 优婆夷 yōu pó yí

    yōu

    梵语音译。指受五戒的在家女性佛教徒。大智度论˙卷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是声闻道。』或作『邬波斯迦』。 【查看详细解释
  • 具足戒 jù zú jiè

    jiè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四分律˙卷三十四:『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具足戒。」』简称为『具戒』。 【查看详细解释
  • 戒法 jiè fǎ

    jiè

    佛教用语。佛陀所制定的各种戒,如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在家五戒、八关斋戒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一:『戒法,此即体,通出离之道。』 【查看详细解释
  • 舍堕 shě duò

    shěduò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舍弃财物和忏悔即可原谅的轻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规定或以违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舍堕,但若将此衣物舍给僧团与忏悔,即可原谅。 【查看详细解释
  • 比丘 bǐ qiū

    qiū

    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大宝积经˙卷一:『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或聚落中。』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亦作『比邱』﹑『苾』。 【查看详细解释
  • 比丘尼 bǐ qiū ní

    qiū

    佛教用语。梵语Bhiksuni的音译。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大宝积经˙卷一:『贪着美味,受比丘尼劝化饮食。』唐˙韩愈˙登封县尉卢殷墓志:『陇西李氏,生男辄死,卒无子。女一人,学浮屠法,不嫁,为比丘尼云。』或译作『苾尼』。 【查看详细解释
  • 菩萨戒 pú sà jiè

    jiè

    修学大乘菩萨应受持的戒律。但有关菩萨戒的内容,诸经律论的说法,互有差别。流传中国的是梵网和地持瑜伽两种,其中以梵网为主流,中国比丘除受比丘戒外,一般也受菩萨戒。或称为『大乘菩萨戒』﹑『大乘戒』。 【查看详细解释
  • 和尚 hé shàng

    shàng

    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为胡语的音译,意译亲教师﹑依学﹑近诵等。在中国寺院,一般只用来称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间也以和尚泛称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敢烦和尚相乙瞻仰一遭,幸甚。』[似]梵衲、头陀、沙门、僧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坐具 zuò jù

    zuò

    1.可坐的用具,如椅、凳等。老残游记˙第十回:『洞里陈设甚简,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又都是磨得绢光。』2.佛教僧侣的用具。指铺在位置上供坐卧用的长方形布块。弥沙塞五分戒本:『若比丘为戏笑故,藏比丘若衣;若、坐具、针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与他披了袈裟,教他先铺坐具。』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金刚经》

    《金刚经》 - 应化非真 【汉朝】 【文】 佚名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法显 fǎ xiǎn

    xiǎn

    人名。(公元399~416)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俗姓龚,三岁为沙弥,二十岁受比丘戒。因感于当时律典的缺乏。乃于晋安帝隆安三年前往印度求法。至义熙八年才返国,前后共历十五年,携回了摩诃僧祗众律﹑十诵律、杂阿毗昙心、大般泥洹经、弥沙塞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等,都是当时中土所无的大小乘的基本要籍。并和佛驮跋陀罗共译出摩诃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大般泥洹经等,此外法显还将他西行求法的经历写成历游天竺记传,保存许多宝贵的西域古代史地资料,极为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所重视。 【查看详细解释
  • 阿弥陀佛 ē mí tuó fó

    ētuó

    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佛。译自胡语。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辋川别业 【唐朝】 【诗】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宿龙兴寺 【唐朝】 【诗】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 高枕勿忧 gāo zhěn wù yōu

    gāozhěnyōu

    犹言高枕无忧。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独住僧 【唐朝】 【诗】 徐凝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僧伽 sēng qié

    sēngqié

    梵语sa?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查看详细解释
  • 具寿 jù shòu

    寿shòu

    佛教僧侣间的称呼。依戒律规定,为长老称年少比丘专用。 【查看详细解释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