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唐朝】 【诗】 陆龟蒙

    众木尽相遗,孤芳独任奇。锸天形硉兀,当殿势頫危。恐是夸娥怒,教临嶻嶭衰。节穿开耳目,根瘿坐熊罴。世只论荣落,人谁问等衰。有巅从日上,无叶与秋欺。虎搏应难动,雕蹲不敢迟。战锋新缺齾,烧岸黑黧。斗死龙骸杂,争奔鹿角差。肢销洪水脑,棱耸梵天眉。磔索珊瑚涌,森严獬豸窥。向空分荦指,冲浪出鲸鬐。杨仆船橦在,蚩尤阵纛隳。下连金粟固,高用铁菱披。挺若苻坚棰,浮于祖纳椎。峥嵘惊露鹤,趚阂云螭。傍宇将支压,撑霄欲抵

  • 发号出令 fā hào chū lìng

    hàochūlìng

    宣布命令。书经˙益稷『惟动丕应,徯志』句下孔颖达˙正义:『其有举动,发号出令,则天下大应之。』亦作『发号布令』、『发号施令』。[似]发号施令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贺人生侄) 【宋朝】 【词】 佚名

    燕分炳箕宿,鲁野照奎星。天开岳渎,储瑞重见吐书麟。人道兰庭生谢,我羡竹林得阮,中夜沸欢声。奇称符百药,童号迈终军。姿禀厚,骨骼异,气神清。好把一经为教,切莫诧籝金。击瓮画图休展,对日有言可听,材大等庄椿。年欲临志学,上国早充宾。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 【唐朝】 【诗】 刘禹锡

    浮云金络膝,昨日别朱轮。衔草如怀恋,嘶风尚意频。曾将比君子,不是换佳人。从此西归路,应容蹑后尘。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王司马之陕州 【唐朝】 【诗】 刘禹锡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周繇见嘲 【唐朝】 【诗】 段成式

    才甘鱼目并,艺怯马蹄间。王谢初飞盖,姬姜尽下山。缚鸡方角逐,射雉岂开颜。乱翠移林色,狂红照座殷。防梭齿虽在,乞帽鬓惭斑。傥恕相如瘦,应容累骑还。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人宰永泰 【唐朝】 【诗】 方干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秋空 【唐朝】 【诗】 齐己

    已觉秋空极,更堪寥泬青。只应容好月,争合有妖星。耿耿高河截,翛翛一雁经。曾于洞庭宿,上下彻心灵。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念奴娇(和张文伯重阳前雨) 【宋朝】 【词】 王之道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蟋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 【唐朝】 【诗】 贯休

    昨来只对汉诸侯,胜事消磨不自由。裂地鼓鼙军□急,连天烽火阵云秋。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到头。谁为今朝奉明主,使君司户在隋州。来似蝗虫争奈何。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不胜惆怅还惆怅,一曲东风月胯歌。俎豆尝闻夫子言。须发坐成三载雪,黎氓空负二天恩。不堪西望西风起,纵火昆仑谁为论。绣闼雕甍处处烧。惊动乾坤常黯惨,深藏山岳亦倾摇。恭闻国有英雄将,拟把何心答圣朝。致乱唯因酷吏来。刳剥生灵为事业,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和袭美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次韵 【唐朝】 【诗】 陆龟蒙

    我志如鱼乐,君词称凤衔。暂来从露冕,何事买云岩。水石应容病,松篁未听谗。罐香松蠹腻,山信药苗缄。爱鹭欹危立,思猿矍铄獑。谢才偏许脁,阮放最怜咸。大乐宁忘缶,奇工肯顾瑊。客愁迷旧隐,鹰健想秋毚。砚缺犹慵琢,文繁却要芟。雨馀幽沼净,霞散远峰巉。洗笔烟成段,培花土作杴。访僧还觅伴,医鹤自须监。荒庙犹怀季,清滩几梦严。背风开蠹简,冲浪试新帆。闷忆年支酒,闲裁古样衫。钓家随野舫,仙蕴逐雕函。度岁赊羸马,先春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53章 备高临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适人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 子墨子曰:子问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强弩之,技机藉之,奇器口口之,然则羊黔之攻败矣。 备临以连弩之车,材大方一方一尺,长称城之薄厚。两轴三轮,轮居筐中,重下上筐。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内,内径四寸。左右缚弩皆于植,以弦钩弦,至于大弦。弩臂前后与筐齐,筐高八尺,弩轴去下筐三尺五寸。连弩机郭同铜…

  • 国学名著《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 第八十三回 施青目学士识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镇 【明朝】 【文】 褚人获

    词曰: 英雄遭祸身几殒,幸遇才人,留得奇人,好作他年定乱人。 巧言能动君王听,轻信奸臣,误遣藩臣,眼见将来大不臣。 调寄“采桑子” 古来立鸿功大业,享高爵厚禄的英雄豪杰,往往始困终亨,先危后显。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拂乱其所为。不但大才常屈于小用,甚至无端罹重祸,险些把性命断送了,那时却绝处逢生,遇著有眼力、有意思的人,出力相救,得以无恙。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那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

  • 国学名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 览·审应览 【先秦】 【文】 吕不韦 主编

    【审应】 一曰: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孔思请行,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对曰: “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鲁君曰:“主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 “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後也。此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

  • 国学名著《金瓶梅》

    《金瓶梅》 - 第五十九回 西门庆露阳惊爱月 李瓶儿睹物哭官哥 【清朝】 【文】 兰陵笑笑生

    诗曰: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髟丐]恰新霜。 鬼门徒忆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路杳云迷愁漠漠,珠沉玉殒事茫茫。 惟有泪珠能结雨,尽倾东海恨无疆。 话说孟玉楼和潘金莲,在门首打发磨镜叟去了。忽见从东一人,带着大帽眼纱,骑着骡子,走得甚急,迳到门首下来,慌的两个妇人往后走不迭。落后揭开眼纱,却是韩伙计来家了。平安忙问道:“货车到了不曾?”韩道国道:“货车进城了,禀问老爹卸在那里?”平安道:“爹不在家,往周爷府里吃酒去了,教卸在对门楼上哩。你老人家请进里边去。”不一时,陈敬济出来,陪韩道国入后边……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15 【宋朝】 【文】 司马光

    【晋纪三十七】 起屠维作噩,尽上章阄茂,凡二年。 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公元四零九年) 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领军将军韩讠卓曰:“先帝以旧京倾覆,戢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仇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 辛卯,大赦。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 秦王兴遣其弟平北将军冲、征虏将军狄伯支等帅骑四万击夏……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35 【宋朝】 【文】 司马光

    【齐纪一】 起屠维协洽,尽昭阳大渊献,凡五年。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民坐执役者甚众,嶷至镇,一日罢遣三千馀人。府州仪物,务存俭约,轻刑薄敛,所部大悦。 辛亥,以竟陵世子赜为尚书仆射,进号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太傅道成以谢?有重名,必欲引参佐命,以为左长史。尝置酒与论魏、晋故事,因曰:“石苞不早劝晋……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汉朝】 【文】 司马迁

    夏禹,①名曰文命。②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③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①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 “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注②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后代因其行,追而为谥。 其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