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主 hūn zhǔ

    hūnzhǔ

    昏庸无道的君主。南史˙卷二十六˙袁湛传:『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文选˙陆机˙五等论:『昏主暴君,有时比迹。』或称为『昏君』、『昏王』。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赋尚书 【唐朝】 【诗】 李世民

    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 旁门左道 páng mén zuǒ dào

    pángménzuǒdào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查看详细解释
  • 贼臣乱子 zéi chén luàn zǐ

    zéichénluàn

    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左道旁门 zuǒ dào páng mén

    zuǒdàopángmén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蜀都道中 【唐朝】 【诗】 刘兼

    剑关云栈乱峥嵘,得丧何由险与平。千载龟城终失守,一堆鬼录漫留名。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李特后来多二世,纳降归拟尽公卿。

  • 不移 bù yí

    1.不迁徙。如:『这棵树就种那儿,不移了。』2.不变。文选˙潘岳˙西征赋:『竭股肱于昏主,赴涂炭而不移。』[反]2.转变 【查看详细解释
  • 贼臣乱子 zéi chén luàn zǐ

    zéichénluàn

    违法乱纪、不忠不孝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另有图谋的人。南齐书˙卷三十二˙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亦作『贼臣逆子』、『贼子乱臣』。 【查看详细解释
  • 昏君 hūn jūn

    hūnjūn

    1.昏庸无道的君主。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序:『小人之情,猥险无顾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则无威,习则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祸生所忽。』或称为『昏主』、『昏王』。2.昏庸无能的人。金瓶梅˙第三十四回:『恁贼没廉耻的昏君强盗!卖了儿子招女婿,彼此腾倒着做。』[反]1.明君、明主 【查看详细解释
  • 旁门外道 páng mén wài dào

    pángménwàidào

    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西夏书事》

    《西夏书事》 - 卷三十三 【文】 吴广成

    政和六年、夏雍宁三年春二月,仁多泉城降于熙河将刘法,法屠之。童贯使刘法合熙、秦之师攻仁多泉城。守将遣使请救,乾顺命晋王察哥将兵援之。察哥闻法名不敢进,城中孤守月余,力竭出降。法受而屠之,死者三千余人。按:杀降,兵家所忌;屠之,虐更甚矣!异时,统安之败,法不得其死,宜哉!秋七月,李讹移被获,伏诛。讹移在夏国渐用事,与子遇昌常引兵入寇。至是,入边侦事,为熙河逻卒所获。徽宗诏诛之,函其首于甲库。冬…

  • 国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 - 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 【明朝】 【文】 吴承恩

    却说那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馆驿,与羽林军围围绕绕,直至朝门外,对黄门官言:“我等已请唐僧到此,烦为转奏。”黄门官急进朝,依言奏上昏君,遂请进去。众官都在阶下跪拜,惟假唐僧挺立阶心,口中高叫:“比丘王,请我贫僧何说?”君王笑道:“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特请长老求些药引。若得病愈,与长老修建祠堂,四时奉祭,永为传国之香火。”假唐僧道:“我乃出家人,只身至此,不知陛下问国丈要甚东西作引。”昏君道:“特求长老的心肝。”假唐僧道:“不瞒陛下说,心便有几个儿,不……

  • 国学名著《金史》

    《金史》 - 第七十二 【元朝】 【文】 脱脱

    外国上 ○西夏 夏国王李乾顺。其先曰托跋思恭,唐僖宗时,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与李茂贞、李克用等破黄巢,复京师,赐姓李氏。唐末,天下大乱,?镇连兵,惟夏州未尝为唐患。历五代至宋,传数世至元昊,始称帝。辽人以公主下嫁李氏,世修朝贡不绝,事具《辽史》。 天辅六年,金破辽兵,辽主走阴山,夏将李良辅将兵三万来救辽,次天德境野谷。斡鲁、娄室败之于宜水,追至野谷,涧水暴至,漂没者不可胜计。宗望至阴山,以便宜与夏国议和,其书曰:“奉诏有之:夏王,辽之自出,不渝终始,危难相救。今兹已举辽国,若能如事辽之日以……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比红儿诗 【唐朝】 【诗】 罗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断百花鲜。马嵬好笑当时事,虚赚明皇幸蜀川。金谷园中花正繁,坠楼从道感深恩。齐奴却是来东市,不为红儿死更冤。陷却平阳为小怜,周师百万战长川。更教乞与红儿貌,举国山川不值钱。一曲都缘张丽华,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红儿貌,枉破当年国与家。乐营门外柳如阴,中有佳人画阁深。若是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青丝高绾石榴裙,肠断当筵酒半醺。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斜凭栏杆醉态新,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43 【宋朝】 【文】 司马光

    【齐纪九】 上章执徐,一年。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公元五零零年) 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 乙巳,魏大赦,改元景明。 豫州刺史裴叔业闻帝数诛大臣,心不自安;登寿阳城,北望肥水,谓部下曰:“卿等欲富贵乎?我能办之!”及除南?州,意不乐内徙。会陈显达反。叔业遣司马辽东李元护将兵救建康,实持两端;显达败而还。朝廷疑叔业有异志,叔业亦遣使参察建康消息,众论益疑之。叔业兄子植、?、粲皆为直阁,在殿中,惧,弃母奔寿阳,说叔……

  • 国学名著《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 - 第二十回 【文】 吕熊

    太阴主尊贤创业御阳子建策开基洛阳布衣吕律,字师贞,道号御阳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内圣外王之学。家无恒产,短褐不完,蔬食不充,而意气扬扬自得,常曰:“王景略、刘道冲,几填沟壑,而逢时遘会,身为霸者师。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与?”因赋《扪虱吟》以见志,有“平生百炼胸中气,扪虱军前盖世无”之句。而又性好玄关,恬洁凝静,当其漠然内守,有如处女;及至临机应变,则神鬼莫能测。傲睨物表,与世多忤,故常为人揶揄,叱曰…

  • 国学名著《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 第三十四回 洒桃花流水寻欢 割玉腕真心报宠 【明朝】 【文】 褚人获

    词曰: 芳菲尽已,簌簌香何细。桃片片,随萍起,光摇碧水,远梦绕长 堤。牵情难摆,囗舟瞥见心堪醉。 魑魅何足异,魂魄凭谁寄。 香如篆,烛成泪,河长夜静,星斗光衣袂。惊看处,清凉一帖痊人 快。 调寄“千秋岁” 自昔浊乱之世,谓之天醉。天不自醉,人自醉之,则天亦难自醒矣;况许多金枷套颈,玉索缠身,眼前无数快乐风光,谁肯清心寡欲,看破尘迷?且说炀帝见这些美人,个个鲜妍娇媚,淫荡之心,愈觉有兴。不论黄昏白昼,就像狂蜂浪蝶,日在花丛中游戏。众美人亦因炀帝留心裙带,便个个求新立异蛊惑他,博片刻之欢。 一日炀……

  • 国学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元朝】 【文】 罗贯中

    却说袁尚自斩史涣之后,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与曹军前队相迎。张辽当先出马,袁尚挺枪来战,不三合,架隔遮拦不住,大败而走。张辽乘势掩杀,袁尚不能主张,急急引军奔回冀州。 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刘夫人慌救入卧内,病势渐危。刘夫人急请审配、逢纪,直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绍但以手指而不能言。刘夫人曰:“尚可继后嗣否?”绍点头。审配便就榻前写了遗嘱。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死。后人有诗曰:“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

  • 国学名著《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 第四十回 汴堤上绿柳御题赐姓 龙舟内线仙艳色沾恩 【明朝】 【文】 褚人获

    词曰: 雨囗云尤,香温玉软,只道魂消已久。冤情孽债,谁知未了,又 向无中生有。撺情掇趣,不是花,定然是酒。美语甜言笑口,偏有 许多引诱。 锦缆才牵纤手,早种成两堤杨柳。问谁能到此,唯唯 否否?正好快心荡意,不想道于戈掣人肘。急急忙忙,怎生消受? 调寄“天香引” 人主要征伐,便说征伐;要巡幸,便说巡幸。何必掩耳盗铃?要成君之过,不至深刻而不止,殊不知增了一言,便费了多少钱粮,弄死了多少性命,昏主佞臣,全不在意,真可浩叹。再说炀帝离了东京,竟往汴渠而来,不落行宫,御驾竟发上船自同萧后坐了十只头号龙……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144 【宋朝】 【文】 司马光

    【齐纪十】 重光大荒落,一年。 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公元五零一年) 春,正月,丁酉,东昏侯以晋安王宝义为司徒,建安王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乙巳,南康王宝融始称相国,大赦;以萧颖胄为左长史,萧衍为征东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戊申,萧衍发襄阳,留弟伟总府州事,?守垒城,府司马庄丘黑守樊城。衍既行,州中兵及储?皆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并不受衍命,举兵欲袭襄阳,伟、?遣兵邀击于治平,大破之,雍州乃安。 魏咸阳王禧为上相,不亲政务,骄奢贪淫,多为不法,魏主颇恶之。禧遣奴就领军于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