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贡”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起源于端木氏,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的后代。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昌盛,他的后世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贡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贡姓的起源。另有一部分人以父字为姓,姓端木。 家族名人 贡禹:西汉大臣、博士,前汉琅琊人。官至御史大夫,他曾因年岁收成不好、郡国贫困而上书抨击朝廷奢侈过度,建议减轻徭役赋税。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 贡奎:字仲章。元朝宣城人。天性颖敏,10…

  • 宣纸 xuān zhǐ

    xuānzhǐ

    安徽省宣城县所出产的书画用纸。以橝树皮和稻秆为原料。纸质细密均匀,柔软洁白,经久不变色,不易蛀蚀,最适合创作中国书画。台湾南投县埔里镇亦仿宣城生产宣纸,以楮皮配以雁皮、竹浆等制作。 【查看详细解释
  • 谢脁 xiè tiǎo

    xiètiǎo

    人名。(公元464~499)南朝齐人,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善草隶及五言诗,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世称为『小谢』。曾为宣城太守,后被害下狱而死,着有谢宣城集。 【查看详细解释
  • 麻姑山 má gū shān

    shān

    山名:(1)在江西省南城县西南,山顶有坛,相传麻姑在此得道,颜真卿着有麻姑仙坛记。太平寰宇记˙卷一一○˙江南西道八˙建昌军州:『麻姑山在县(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2) 在安徽省宣城县东,相传麻姑在此飘举。清一统志˙卷一一五˙宁国府˙山川:『麻姑山,在宣城县东三十里。名胜志:「麻姑山,高广过于敬亭,昔麻姑于此飙举,有丹灶存。」』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紫毫笔-讥失职也 【唐朝】 【诗】 白居易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唐朝】 【诗】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国学名著《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 红线毯 【唐朝】 【诗】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郪qī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界首市东北茨河南岸。中国汉代县名,故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郪口。姓。笔画数:10;部首:阝;笔顺编号:1511253152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点绛唇 【宋朝】 【词】 黄公度

    (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月娟娟,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作点绛唇云云。最末句,晚鸦啼后,归梦浓如酒。或问曰:归梦浓如酒,何以在晚鸦啼后。汪曰:无奈这一队畜生何。不惟事失其实,而改窜二字,殊乖本义。)嫩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杭”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杭」源出: 一、杭氏出于抗氏、伉氏。《元和姓纂》云: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后转写为杭氏。 二、 以地为氏。传说大禹治水后,封有余航国,即余杭。其后人即为杭氏。 家族名人 杭徐 东汉丹阳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长,政绩卓著,境内无盗贼。后升为中郎将,攻破泰山守敌,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 杭景 汉代人,祖孙都注意修养身心,谨慎行事,爱帮助孤寡贫穷的人。后来杭景的儿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都认为是他们善行的报答。 杭世骏 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

  • 国学名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 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文】 曾国藩

    沅弟左右:臂疼尚未大愈,至为县念。然治之之法,只宜贴膏药,不宜服水药。余日内当赴金陵看视,正月当成行也尝奉寄谕,知少荃为季弟请二品恤典传,予谥建祠,一一允准,但未接阅谕旨耳。陈栋之勇既好,甚慰甚慰!纪梁宜荫一节,予亦思之再四,以其目未痊愈,读书作字,均难加功。弟且有功于家庭根本之地,不将为同气之冠,亦为各族所罕,质谱祖父在天之灵,亦应如此。九伏洲北渡之贼,果有若干?吾意尚以南岸为重;刘南云王峰臣…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刘成 【文】 张读

    宣城郡当涂民有刘成者、李晖者,俱不识农事,尝用巨舫载鱼蟹,鬻于吴越间。唐天宝十三年春三月,皆自新安江载往丹阳郡,行至下查浦,去宣城四十里,会天暮,泊舟,二人俱登陆。时李晖往浦岩村舍中,独刘成在江上。四顾云岛,阒无人迹,忽闻舫中有连呼阿弥陀佛者,声甚厉。成惊而视之,见一大鱼自航中振须摇首,人声而呼阿弥陀佛焉。成且惧且悚,毛发尽劲,即匿身芦中以伺之。俄而舫中万鱼,俱跳跃呼佛,声动地。成大恐,遽登舫…

  • 拼音: wěi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

    【基本释义】硊wěi〔磈硊〕a.石头。b.足曲。硊guì〔石硊〕古江名,在今中国安徽省宣城县境内。古同“峗”,山貌。笔画数:11;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351355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当涂界寄裴宣州 【唐朝】 【诗】 张九龄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如何分虎竹,相与间山川。章绶胡为者,形骸非自然。含情津渡阔,倚望脰空延。远近闻佳政,平生仰大贤。推心徒有属,会面良无缘。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烟。念行祗意默,怀远岂言宣。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至南陵答皇甫岳 【唐朝】 【诗】 王昌龄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宣城见杜鹃花 【唐朝】 【诗】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谿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唐朝】 【诗】 李白

    令弟佐宣城,赠余琴谿鹤。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白玉为毛衣,黄金不肯博。背风振六翮,对舞临山阁。顾我如有情,长鸣似相托。何当驾此物,与尔腾寥廓。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宣城路录事 【唐朝】 【诗】 韦应物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 【唐朝】 【诗】 韦应物

    明经有清秩,当在石渠中。独往宣城郡,高斋谒谢公。寒原正芜漫,夕鸟自西东。秋日不堪别,凄凄多朔风。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送崔录事赴宣城 【唐朝】 【诗】 高适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

对孙俊平律师来说,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除本职工作外,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计报酬,只为公益。从业10年来,多次被评为被评为“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