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骤雨狂风 zhòu yǔ kuáng fēng

    zhòukuángfēng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查看详细解释
  • 大唐秦王词话 dà táng qín wáng cí huà

    tángqínwánghuà

    书名。明诸圣邻撰,八卷,六十四回,为长篇词话。叙述秦王李世民建立唐王朝的故事。有人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完整长篇鼓词。或称为『唐秦王本传』、『唐传演义』、『秦王演义』。 【查看详细解释
  • 词话 cí huà

    huà

    1.以随笔体裁品评词句,论述词调源流及作家得失的书。体裁略如诗话。如人间词话。2.一种宋、元以后民间流传的说唱文学。以散文叙事,杂以韵文咏唱。其韵文或为整齐句的诗赞,或为不整齐句的词、曲、小调。较著名者为金瓶梅词话。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王与中期争论 【汉朝】 【文】 刘向

    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人也。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之矣。”秦王因不罪。…

  • 马角乌白 mǎ jiǎo wū bái

    jiǎobái

    燕太子丹觐见秦王,被秦王强留。秦王对他许下承诺,如果太阳在一天内出现两次,天下粟,乌鸦变白头,马生角,厨房的木门长肉脚,太子丹就能归国。因为太子丹心诚感动天地,秦王的承诺便一一应验,燕太子丹终可返国。见汉˙王充˙论衡˙感虚。后比喻精诚能感动天地。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 【文】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 西域记 xī yù jì

    西

    大唐西域记的简称。见『大唐西域记』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汉朝】 【文】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 【汉朝】 【文】 刘向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 唯识 wéi shì

    wéishì

    1.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2.佛教典籍。二十唯识论的略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楚王使景鲤如秦 【汉朝】 【文】 刘向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王欲见顿弱 【汉朝】 【文】 刘向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曰:“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矣。不,即不见也。”秦王许之。于是顿子曰:“天下有其实而无其名者,有无其实而有其名者,有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知之乎?”王曰:“弗知。”顿子曰:“有其实而无其名者,商人是也。无把铫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无其实而有其名者,农夫是也。解冻而耕,暴背而耨,无积粟之实,此无其实而有其名者也。无其名又无其实者,王乃是也。已立为万乘,无孝之名;以千里养,无孝之实。”秦王悖然而怒。 顿弱曰:“山东战国有六,威不掩于山东,而掩于母,臣…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 【汉朝】 【文】 刘向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故令魏氏收秦太后之养地秦王于秦。芮宋谓秦王曰:“魏委国于王,而王不受,故委国于赵也。李郝谓臣曰:‘子言无秦,而养秦太后以地,是欺我也,故敝邑收之。’”秦王怒,遂绝赵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郑彊之走张仪于秦 【汉朝】 【文】 刘向

    郑彊之走张仪于秦,曰仪之使者,必之楚矣。故谓大宰曰:“公留仪之使者,强请西图仪于秦。”故因而请秦王曰:“张仪使人致上庸之地,故使使臣再拜谒秦王。”秦王怒,张仪走。…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 【汉朝】 【文】 刘向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其后,秦归武遂于韩,已而,秦王固疑甘茂之以武遂解于公仲也。杜赫为公仲谓秦王曰:“明也愿因茂以事王。”秦王大怒于甘茂,故樗里疾大说杜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并赵北向迎燕 【汉朝】 【文】 刘向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招楚而伐齐 【汉朝】 【文】 刘向

    秦招楚而伐齐,冷向谓陈轸曰:“秦王必外向。楚之齐者知西不合于秦,必且务以楚合于齐。齐、楚合,燕、赵不敢不听。齐以四国敌秦,是齐不穷也。”向曰:“秦王诚必欲伐齐乎?不如先收于楚之齐者,楚之齐者先务以楚合于齐,则楚必即秦矣。以强秦而有晋、楚,则燕、赵不敢不听,是齐孤矣。向请为公说秦王。”…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韩人攻宋 【汉朝】 【文】 刘向

    韩人攻宋,秦王大怒曰:“吾爱宋,与新城、阳晋同也。韩珉与我交,而攻我甚所爱,何也?”苏秦为韩说秦王曰:“韩珉之攻宋,所以为王也。以韩之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杀一人,无事而割安邑,此韩珉之所以祷于秦也。”秦王曰:“吾固患韩之难知,一从一横,此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固令韩可知也。韩故已攻宋矣,其西面事秦,以万乘自辅;不西事秦,则宋地不安矣。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伏轼结靷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韩者也;伏轼结靷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皆不欲韩、秦…

  • 国学名著《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 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宁夫人惑计走他乡 【明朝】 【文】 褚人获

    词曰: 深锁的窗,遍青山,愁肠满目。甚来由,风风雨雨,乱人心曲。 说到情中心无主,行看江上春生谷。正空梁断影泛牙樯,成何局? 画虎处,人觳觫。笑鹰扬,螳臂促。怎与人无竞,高飞黄鹄。 眼底羊肠逢九坂,天边鳄浪愁千斛。甚张罗?叫得子规来,人生 足。 调寄“满江红” 流光易过,天地间的事业,那有做得完的日子?游子有方,父母爱子之心,总有思不了的念头。功名到易处之地,正是富贵逼人来,取之如拾芥。若是到难处之地,事齐事楚,流离颠沛,急切间总难收煞。却说秦王与刘文静、徐义扶、女儿惠英,四五骑马,离脱了金墉……

  • 国学名著《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 第五十四 释前仇程咬金见母受恩 践死誓王伯当为友捐躯 【明朝】 【文】 褚人获

    词曰: 忆苦声名如哄,收拾群英相共。一旦失等谋,泪洒青山可痛。 如梦,如梦,赖有心交断送。 调寄“如梦令” 古人云:知足不辱,苟不知足,辱亦随之。况又有个才字横于胸中,即使真正钟鸣漏尽,遇着老和尚当头棒喝,他亦不肯心死。何况尚在壮年,事在得为之际。却说魏王李密,进长安时,还想当初曾附东都,皇泰主还授我大尉,都督内外诸军事。如今归唐,唐主毕竟不薄待我,若以我为弟,想李神通、李道玄都得封王,或者还与我一个王位,也未可知。不意爵仅光禄卿,心中甚是不平。殊不知这正是唐主爱惜他,保全他处。恐遽赐大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