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易 jiāo yì

    jiāo

    轻慢。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归朝欢 【宋朝】 【词】 苏轼

    (公尝有诗与苏伯固,其序曰: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盖实梦也。然公诗复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四·李宓伐南诏 【宋朝】 【文】 洪迈

    唐天宝中,南诏叛,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之,丧士卒六万人。杨国忠其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时募兵击南诏,人莫肯应募,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所在哭声振野。至十三载,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往击南诏。南诏诱之深入,闭壁不战,宓粮尽,士卒瘴疫及饥死什七八,乃引还。蛮追击之,宓被擒,全军皆没。国忠隐其败,更以捷闻,益发兵讨之。此《通鉴》所纪。《旧唐书》云:“李宓率兵击蛮于西洱河,粮尽军旋,马足陷桥,为閤罗风所擒。”《新唐书》亦去:“宓败死于西洱河。”予按,高适集中有《李宓南征蛮诗》一篇,序…

  • 国学名著《东游记》

    《东游记》 - 第五十四回 【文】 吴元泰

    龙王表奏天庭却说四王来至南海,只见东海龙王闷闷无言,流泪不止。敖闰寻思半晌,从容谓曰:“大王勿忧,吾用一计,已致八仙无地矣。”东海龙王忙起问曰:“吾弟既有奇计,何不令我知之?”敖闰曰:“以吾等之见,八仙已有四罪。”王同曰:“何谓四罪!”敖闰曰:“擅杀命子,焚烧龙宫,妄移泰山,筑塞东海。凡此四者,有犯天条,罪所不容。王今息甲休兵,惟以正理奏之天庭,玉帝必怒,怒则必遣将征讨,吾以精兵继之攻进,彼时杀…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三·东坡罗浮诗 【宋朝】 【文】 洪迈

    东坡游罗浮山,作诗示叔党,其末云:“负书从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坡自注曰:“唐有梦书《新宫铭》者,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略曰:‘良常西麓,原泽东泄。新宫宏宏,崇轩壒壒。’又有蔡少霞者,梦人遣书碑铭曰:‘公昔乘鱼车,今履瑞云,躅空仰涂,绮辂轮囷。’其末题云,五云书阁吏蔡少霞书。”予案唐小说薛用弱《集异记》载蔡少霞梦人召去,令书碑,题云:《苍龙溪新宫铭》,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其词三十八句,不闻有五云阁吏之说。鱼车瑞云之语,乃《逸史》所载陈幼霞事,云苍龙溪主欧阳…

  • 国学名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234 【宋朝】 【文】 司马光

    【唐纪五十】 起玄??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贞元八年(壬申,公元七九二年) 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 三月,丁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曹成王皋薨。 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有威略,每李纳使至,玄佐厚结之,故常得其阴事,先为之备。纳惮之。其母虽贵,日织绢一匹,谓玄佐曰:“汝本寒微,天子富贵汝至此,必以死报之!”故玄佐始终不失臣节。庚午,玄佐薨。 山南东道节度判官李实知留后事,性刻薄,裁损军士衣食。鼓角将杨清潭帅众作乱。夜焚掠城中,独不犯曹王皋家。实逾城……

  • 渟 tíng

    tíng

    水流停止不动。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 【查看详细解释
  • 窭 jù

    贫穷。尔雅˙释言:『窭,贫也。』明史˙卷一六四˙黄泽传:『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窭莫诉。』鄙陋。庄子˙外物:『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韩非子˙诡使:『而惇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又:ㄌㄡˊ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谋而同 bù móu ér tóng

    móuértóng

    没有经过商量,见解﹑行为却一致。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唐˙韩愈˙请上尊号表:『天人合愿,不谋而同。』亦作『不谋而合』。 【查看详细解释
  • 平视 píng shì

    píngshì

    目光向前直视。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典略曰:「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 【查看详细解释
  • 渊识 yuān shì

    yuānshì

    见识深远。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至于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唐˙沈既济˙任氏传:『向使渊识之士,必能揉变化之理。』 【查看详细解释
  • 若有所失 ruò yǒu suǒ shī

    ruòyǒusuǒshī

    神情怅惘,有所失落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句下刘孝标˙注引典略曰:『怅然若有所失。』红楼梦˙第六回:『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亦作『若有所丧』、『若有所亡』。[反]若无其事 【查看详细解释
  • 安足 ān zú

    ān

    1.立足。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裴松之˙注引典略曰:『瓒遣行人文则赍书子续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2.如何能够。文选˙陆机˙赠顾文址公真诗:『高山安足凌,巨海犹萦带。』 【查看详细解释
  • 触突 chù tū

    chù

    干犯、冒犯。三国志˙卷九˙魏书˙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士』句下引魏略曰:『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当就辜诛,弃诸市朝。』警世通言˙卷十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却说蒯遇时在礼科衙门直言敢谏,因奏疏里面触突了大学士刘吉,被吉寻他罪过,下于诏狱。』 【查看详细解释
  • 牛之一毛 niú zhī yī máo

    niúzhīmáo

    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三国志˙魏书˙卷三˙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曰:『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周书˙卷三十九˙杜杲传:『长湖总戎失律,临难苟免,既不死节,安用以为?且犹牛之一毛,何能损益。』亦作『九牛一毛』。[似]九牛一毫、沧海一粟[反]九鼎大吕、盈千累万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三·太白雪谗 【宋朝】 【文】 洪迈

    李太白以布衣入翰林,既而不得官。《唐史》言高力士以脱靴为耻,摘其诗以激杨贵妃,为妃所沮止。今集中有《雪谗诗》一章,大率载妇人淫乱败国,其略云:“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又云:“妲已灭纣,褒女惑周。汉祖吕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螮蝀作昏,遂掩太阳。万乘尚尔,匹夫何伤。词殚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予味此诗,岂非贵妃与禄山淫乱,而白曾发其奸乎?不然,则“飞燕在昭阳”之句,何足深怨也?…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四·元次山元子 【宋朝】 【文】 洪迈

    元次山有《文编》十卷,李商隐作序,今九江所刻是也。又有《元子》十卷,李纾作序,予家有之,凡一百五篇,其十四篇已见于《文编》余者大氐澶漫矫亢。而弟八卷中所载{宀昏}方国二十国事最为谲诞,其略云:方国之惣,尽身皆方,其俗恶圆。设有问者,曰:“汝心圆”,则两手破胸露心,曰:“此心圆耶?”圆国则反之。言国之惣,三口三舌。相乳国之惣,口以下直为一窍。无手国足便于手。无足国肤行如风。其说颇近《山海经》,固已不韪,至云:恶国之惣,男长大则杀父,女长大则杀母。忍国之惣,父母见子,如臣见君。无鼻之国,兄弟相逢则相…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三·鄱阳学 【宋朝】 【文】 洪迈

    鄱阳学在城外东湖之北,相传以为范文正公作郡守时所创。予考国史,范公以景祐三年乙亥岁四月知饶州,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是月,范公移润州。《余襄公集》有《饶州新建州学记》,实起于庆历五年乙酉岁,其郡守曰都官员外郎张君,其略云:“先是郡先圣祠宫栋宇隳剥,前守亦尝相土,而未遑缔治,于是即其基于东湖之北偏而经营之。”浮梁人金君卿郎中作《郡学庄田记》云:“庆历四年春,诏郡国立学,时守都官副郎张侯谭始营之,明年学成。”与余公记合。范公在饶时,延君卿置馆舍,使公有意建学,记中岂无一言及之…

  • 国学名著《宣室志》

    《宣室志》 - 樊钦贲 【文】 张读

    寇天师谦之,后魏时得道者也。常刻石为记,藏于嵩山。上元初,有洛川郜城县民,因采药于山,得之以献县令樊文。言于州,州以上闻,高宗皇帝诏藏于内府。其铭记文甚多,奥不可解。略曰“木子当天下”;又曰“止戈龙”;又曰“李代代不可移宗”;又曰“中鼎显真容”;又曰“基千万岁”。所谓“木子当天下”者,盖言唐氏受命也。“止戈龙”者,言天后临朝也。止戈为“武”,武,天后氏也。“李代代不移宗”者,谓中宗中兴,再新天地…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四·张浮休书 【宋朝】 【文】 洪迈

    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以无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亲害义,无所不有。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