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xuééryàn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查看详细解释
  • 一以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guànzhī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十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十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查看详细解释
  • 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huìrénjuàn

    耐心教导人而不知倦怠。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幸亏那瞿先生诲人不倦,当下就把那住家野鸡的始末根原,详详细细的演说了半天。』亦作『诲而不倦』。 【查看详细解释
  • 识 zhì

    zhì

    记忆﹑记住。通『志』。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宋玉˙神女赋:『寐而梦之.寤不自识。』标记﹑记号。通『帜』。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下:『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又:ㄕˋ(08780) 【查看详细解释
  • 题亲 tí qīn

    qīn

    男或女方向对方提议婚嫁事宜,彼此商讨决定。元˙秦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姐姐,你待要题亲杗(唱)你可便见贤思齐默而识之。』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三折:『大人今日来题亲,又是同僚官之子,此事请夫人来计议如何。』亦作『提亲』。 【查看详细解释
  • 默识 mò zhì

    zhì

    语本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指暗中记诵在心。后汉书˙卷八十˙文苑传下˙祢衡传:『弘羊潜计,安世默识。』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三·一以贯之 【宋朝】 【文】 洪迈

    “一以贯之”之语,圣贤心学也。夫子以告曾子、子贡,而学者犹以为不同。尹彦明曰:“子贡之于学,不及曾子也如此。孔子于曾子,不待其问而告之,曾子复深喻之曰‘唯’。至于子贡,则不足以知之矣,故先发‘多学而识之’之问,果不能知之以为然也,又复疑其不然而请焉,方告之曰‘予一以贯之’。虽闻其言,犹不能如曾子之唯也。”范淳父亦曰:“先攻子贡之失,而后语以至要。”予窃以为二子皆孔门高第也,其闻言而唯,与夫闻而不复问,皆已默识于言意之表矣。世儒所以卑子贡者,为其先然“多学而识之”之旨也,是殆不然。方闻圣言如是,遽…

  • 希望 xī wàng

    wàng

    1.心中有所期盼。如:『父母总是希望小孩将来能有所成就。』2.心中的想望、期待。如:『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3.仰望。周髀算经˙卷下:『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似]1.2.盼望、渴望、祈望、期望、企图、企望、愿望 指望、生机[反]1.2.绝望、失望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月波洞中记》

    《月波洞中记》 - 卷上·冥度 【文】 郑樵

    尺宅从须际至地,部一十三部,位左右东西共二百三十五位。其部分众多,其象类参杂,若定取纹理黑子,则吉凶之理森然难见。要其大只,在于骨法神气,但先相其骨法,观其神气,则贵贱自明矣。凡骨形已见,以手揣而识之者,名为骨法;骨形未见,以眼看而识之者,名为骨气。骨法则止知见定之形,骨气则可见未来之事,是知能辨骨气者玄于法也。神有余者形或不足,形有余者神或不足,或俱有余,或俱不足,亲其骨察其心,则神形可见。盖…

  • 国学名著《论语》

    《论语》 - 述而篇 【先秦】 【文】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

  • 拼音:

    部首:

    笔画:16画

    五笔:lfod

    【基本释义】默mò不说话,不出声:默认。默写。默许。默哀。默诵。默读。默悼。默契。沉默。默默无闻。笔画数:16;部首:黑;笔顺编号:2543121144441344
  • 拼音: shí zhì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ykwy

    【基本释义】识(識)shí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刵g )。识途老马。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识(識)zhì记住:博闻强识。标志,记号。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34
  • 之无 zhī wú

    zhī

    之字与无字,指极浅易的字。见『不识之无』条。聊斋志异˙卷八˙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识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shízhī

    之无,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个月时,即能辨别『之』﹑『无』二字。见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故后世用以比喻极浅显易懂的字。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清˙黄景仁˙除夕述怀诗:『有儿名一生,废学增痴憨;曾不识之无,但索梨与柑。』[似]不识一丁 【查看详细解释
  • 略识之无 lüè shí zhī wú

    lüèshízhī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六、七个月时,即可辨识之、无二字,百试不差。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后用略识之无来指人识字不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斑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因为艳羡那些斗方名士,要跟着他学,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查看详细解释
  • 不根之论 bù gēn zhī lùn

    gēnzhīlùn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查看详细解释
  • 教一识百 jiāo yī shí bǎi

    jiāoshíbǎi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查看详细解释
  • 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xuééryàn

    厌,满足。学而不厌指勤奋好学,对学问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论语˙述而:『子曰:「默然而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宋˙陆九渊˙与邵叔谊书:『虽其老于论道,亦曰学而不厌,启助之益,需于后学。』 【查看详细解释
  • 声气相投 shēng qì xiāng tóu

    shēngxiāngtóu

    比喻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同。隋唐演义˙第八十九回:『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自然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贺。』亦作『声气相求』。 【查看详细解释
  • 跋前疐后 bá qián zhì hòu

    qiánzhìhòu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