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问 sù wèn

    wèn

    黄帝内经的一部分,二十四卷。见『黄帝内经』条。 【查看详细解释
  • 风后 fēng hòu

    fēnghòu

    相传为黄帝时的臣子。帝遇之于海隅,举以为相,一说为黄帝之师。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风后十三篇』句下班固˙注:『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太平御览˙卷十五˙天部˙雾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轩辕”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轩辕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家族名人 轩辕氏:即黄帝。传说黄帝姓公孙,后因生于姬水改姓姬。国内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与蚩尤战于涿陆之野,斩杀蚩尤。又败炎帝于阪泉,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号黄帝。 轩辕弥明:唐代诗人。善诗,言其诗作掷地有声。 迁徙分布 轩辕复姓望族居上党(今…

  • 龙去鼎湖 lóng qù dǐng hú

    lóngdǐng

    指帝王去世。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卫气失常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旁取之。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 黄帝曰:善。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

  • 国学名著《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 五正 【先秦】 【文】 佚名

    黄帝问阉冉曰:吾欲布施五正(政),焉止焉始?对曰: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外内交(接),乃于於事之所成。黄帝曰:吾既正既静,吾国家愈不定,若何?对曰:后中实而外正,□□必定。左执规,右执柜(矩),何患天下?男女毕迥,何患于国,五正(政)既布,以司五明。左规右规,以寺(待)逆兵。黄帝曰:吾身未自知,若何?对曰:后身未自知,乃深伏于渊,以求内刑。内刑已得,后□自知屈吾身。黄帝曰:吾欲屈吾身,屈吾身若何?对曰:道同者其事同,道异者其事异。今天下大事,时至矣,后能慎勿争呼?黄帝曰,勿事若何?对曰…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禁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歧伯曰:无泻其不可夺者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歧伯曰:补泻无过其度。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歧伯曰:病与脉相逆,命曰五逆。 黄帝曰:余闻刺有九宜。歧伯曰:明知九针之论,是谓九宜。 黄帝曰:何谓五禁,愿闻其不可刺之时。歧伯曰: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曚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已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泻水。庚辛日自乘四季,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黄帝曰:何谓五夺?歧伯曰…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逆顺肥瘦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生之乎?歧伯对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歧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堀决卫,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日愿闻人之黑白、肥瘦、小长、各有数乎?…

  • 岐黄 qí huáng

    huáng

    岐伯和黄帝的合称。相传黄帝曾使岐伯尝百草,行医治病,今传之内经即托名黄帝和岐伯问答论医。故以岐黄为医家之宗祖。后亦用以比喻医道。聊斋志异˙卷八˙紫花和尚:『盖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或作『歧黄』。 【查看详细解释
  • 医经 yī jīng

    jīng

    有关中医学术方面的著作。如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师传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行针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歧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歧伯曰: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歧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 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歧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vahh

    【基本释义】姬jī古代对妇女的美称。中国汉代宫中的女官。旧时称妾:姬人。姬妾。姬侍。旧时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歌姬。姓。笔画数:10;部首:女;笔顺编号:5311225125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变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黄帝日: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海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四海),奈何?歧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榖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歧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 黄帝曰:定之奈何?歧伯曰:胃者,水榖之海也,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

  • 龙胡之痛 lóng hú zhī tòng

    lóngzhītòng

    指丧亲之痛。 【查看详细解释
  • 祖神 zǔ shén

    shén

    路神:(1)共工氏之子修。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八˙祖:『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2) 黄帝妻嫘祖。唐˙无名氏˙轩辕黄帝传:『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3) 黄帝子累祖。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临江闵王刘荣传˙颜师古˙注:『昔黄帝之子累祖好远游而死于道,故后人以为行神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乱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

  • 五帝 wǔ dì

    1.我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 少咕颛顼、帝喾、尧、舜。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咕炎帝、少咕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呸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论痛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之病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 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亦然。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黄帝曰:人之胜毒,何以知之?少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