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部论语 bàn bù lún yǔ

    bànlún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查看详细解释
  • 鲁论 lǔ lún

    lún

    汉时论语三种传本之一。二十篇,鲁人所传,故称为『鲁论』。东汉郑玄作注,三国魏何晏撰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宋邢昺作疏,清刘宝楠作论语正义二十四卷,最为精核。 【查看详细解释
  • 道 dào

    dào

    1.路途、途径。如:『铁道』、『河道』、『国道高速公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方法、道理。如:『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礼记.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3.真理。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思想、学说。如:『老庄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5.技艺、技巧。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6.中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见『道家』条。7.中国主要的宗教之一。见『道教』条。8.道士的简称。如:『老道』、『贫道』、『一僧一道』。9.宗教的教义、义理。如:『学道』、『得道』、『传道』、『布道』。10.古代行政区域名称:(1) 唐太宗贞观时代分天下为十道,后增为十五道,相当于现 【查看详细解释
  • 半部论语治天下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bànlúnzhìtiānxià

    宋初赵普再相,人们说他山东人,所读只有论语而已。太宗因此问他,他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平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后比喻未出全力就能办好事情。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查看详细解释
  • 乎 hū

    相当于『于』。如:『合乎规定』、『出乎意料』。战国策˙燕策二:『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1.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吗』、『呢』。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盍驰往 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2.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的语气。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用于句尾,表示召唤的语气。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4.用于句尾,表示推测的语气。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其亡乎?幸而后败。』5.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文选˙陆机˙文赋:『同橐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宋 ˙周敦颐˙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用于形容词后,表示赞美的语气。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孟子˙滕文公上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论语˙子罕:『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清˙袁枚˙祭妹文:『天乎!天乎!而竟已乎!』(又音)ㄏㄨˊ 【查看详细解释
  • 事 shì

    shì

    1.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2.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1.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2.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插入。通『剚』。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而 ér

    ér

    1.两颊上的毛。说文解字:『而,须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2.二一四部首之一。1.你。诗经˙大雅˙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左传˙定公十四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2.我。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聂政传:『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1.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2.能、可以。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1.之、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2.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易经˙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1.才、始。表时间。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2.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1.和、与。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2.并且。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则、就。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4.如、若。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5.因而、所以。左传˙成公八年:『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汉˙刘向˙说苑˙卷十九˙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6.表转折之意。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孟子˙离娄下:『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7.尚且。庄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之道乎?』淮南子˙人间:『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1.用于句末,相当于『兮』、『罢了』。诗经˙齐风˙着:『俟我于着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2.用于句首,相当于『岂』、『难道』。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3.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无义。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何能择?』3 【查看详细解释
  • 诸 zhū

    zhū

    1.众多、各个。如:『诸事』、『诸子百家』、『诸善男子,善女人』。2.所有、一切。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诸以前妖恶禁锢者,一皆蠲除之, 以明弃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纪:『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之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如:『付诸行动』。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助词。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于。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他、之。论语˙学而:『告诸往而知来者。』姓。如明代有诸茂卿。 【查看详细解释
  • 为 wéi

    wéi

    1.创制。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2.行、作。如:『为善最乐』、『事在人为』。3.治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商君书˙农 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4.建立﹑设置。商君书˙君臣:『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5.担任。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6.变成。如:『指鹿为马』。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王服所犯,遂自婆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7.是。如:『失败为成功之母』、『十寸为一尺』。论语˙微子:『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唐˙杜甫˙垂老别诗:『何乡为乐土,安敢尚 盘桓?』8.使。易经˙井卦˙象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左传˙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1.被。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从来御魑魅,多为才名误。』2.与﹑同。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1.则。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2.若﹑如果。韩非子˙内储说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3.抑﹑或。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诗五首之三:『岂薪槱之未弘,为网罗之目尚简?』1.用于句中的宾语倒装。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 秋之为听。』荀子˙礼论:『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 。』2.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意思。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楚辞˙屈原˙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3.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的意思。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所用天下为!』4.表示程度或范围的广大,无义。如:『大为高兴』﹑『甚为重要』。姓。如汉代有为昆。又:ㄨㄟˋ3 【查看详细解释
  • 正 zhèng

    zhèng

    1.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2.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3.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4.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5.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6.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7.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1.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十八˙李文博传: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3.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1.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十˙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2.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1.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成告于正 ,正听之。』2.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又:ㄓㄥ 【查看详细解释
  • 德 dé

    1.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2.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3.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4.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6.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查看详细解释
  • 求 qiú

    qiú

    1.找寻﹑探索、设法得到。如:『寻求』、『探求』、『实事求是』、『缘木求鱼』。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恳托、乞助。如:『求助』、『恳求』、『乞求』、『祈求』、『请求』。后汉书 ˙卷八十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又有疾者,诣佗求疗。』3.要求。如:『苛求』﹑『求全责备』。论语˙微子:『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贪图。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润屋诗:『润屋丰家莫妄求,眼看多是与身雠。』5.招引。易经˙干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孟子˙公孙丑上:『今国 家间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姓。如汉代有求仲。1 【查看详细解释
  • 然 rán

    rán

    1.烧。燃的本字。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赞同。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沛公然其计,从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对﹑正确。如:『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如此。论语˙宪问:『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1.但是﹑可是。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虽。董西厢˙卷八:『师言然善,奈处凡浮,遭此屈辱,不能无恨。』3.隋书˙卷七十˙李密传:『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1.形容词或副词词尾。如:『斐然』﹑『赫然』﹑『恍然』。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2.用于句末,表肯定﹑断定的语气。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礼记˙檀弓下:『穆公召县子而问然。』3.表示比拟的语助词。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唯,表应答。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姓。如汉代有然温。 【查看详细解释
  • 白话八股 bái huà bā gǔ

    báihuà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查看详细解释
  • 雕镂藻绘 diāo lòu zǎo huì

    diāolòuzǎohuì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查看详细解释
  • 异端邪说 yì duān xié shuō

    duānxiéshuō

    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查看详细解释
  • 勿 wù

    1.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查看详细解释
  • 厌 yàn

    yàn

    1.饱、满足。如:『贪得无厌』。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憎恶、嫌弃。如:『厌恶』。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ㄢ16.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 第六二则 【清朝】 【文】 王永彬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 意味深长 yì wèi shēn cháng

    wèishēncháng

    意境趣味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宋˙朱熹˙论语序说:『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亦作『意义深长』。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