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议 yì yì

    1.别有所见的议论或持反对的意见。梁公九谏:『策立武三思之事,诸大臣尽皆拜舞谢,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异议。』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群臣皆惧操势,亦莫敢有异议;遂择日起驾。』2.法律上对于法院或行政官署之处分不服时,或契约当事人之一方,对于他一方表示反对时,所提出之意见,称为『异议』。[似]贰言[反]赞同 【查看详细解释
  • 摊赔 tān péi

    tānpéi

    平均分摊赔偿。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除将朱晓山家私变价赔还外,下欠若干两,四家保人一律摊赔,各无异议。』 【查看详细解释
  • 无异议 wú yì yì

    1.不反对,不提不同的意见。如:『对于这项方案,众人无异议通过。』2.没有反对或意见不同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万马齐瘖 wàn mǎ qí yīn

    wànyīn

    比喻众人皆沉默、无异议。清˙陈维崧˙贺新凉˙满酌凉州酝词:『万马齐瘖蒲牢吼,百斛蛟螭囷蠢算。』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一二五:『九州岛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亦作『万马皆瘖』。 【查看详细解释
  • 驳议 bó yì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东观汉记˙卷十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后汉书˙卷四十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亦作『驳议』。 【查看详细解释
  • 信任投票 xìn rèn tóu piào

    xìnrèntóupiào

    内阁制国家议会对内阁或政府监督的方式之一。议会对组阁或政府政策有异议时,可用投票方式表示对内阁或政府信任或不信任。 【查看详细解释
  • 喧嚣 xuān xiāo

    xuānxiāo

    喧哗吵闹。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上:『虽公卿异议,朝野喧嚣,竟不从。』[似]鼎沸、喧嚷[反]寂静、沉寂、肃静、安静 【查看详细解释
  • 工业民主制 gōng yè mín zhǔ zhì

    gōngmínzhǔzhì

    就企业经营有关事项赋予员工共同决定审议、同意、异议及建议等不同层次的参与权。 【查看详细解释
  • 从令如流 cóng lìng rú liú

    cónglìngliú

    形容遵从命令之迅速,而毫无异议。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查看详细解释
  • 微词 wēi cí

    wēi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词。元˙周密˙齐东野语˙自序:『定哀多微词,有所辟也;牛李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三十˙微词部˙陆念先:『陆念先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绝倒。』亦作『微辞』。 【查看详细解释
  • 慑息 shè xī

    shè

    因恐惧而屏住气息,不敢稍有异议。周书˙卷四十八˙萧传:『魏人慑息,未敢送死。』 【查看详细解释
  • 独持异议 dú chí yì yì

    chí

    独自持有和他人不同的意见。如:『他对这项提案独持异议,不肯随声附和。』[反]随声附和 【查看详细解释
  • 豁然开悟 huò rán kāi wù

    huòránkāi

    一下子开通领悟了某种道理。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耳。」』亦作『豁然大悟』。 【查看详细解释
  • 贰言 èr yán

    èryán

    不同的意见。国语˙越语下:『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似]异议 【查看详细解释
  • 赞同 zàn tóng

    zàntóng

    赞成、同意。如:『他的提议,大家都举手赞同。』[似]同意、赞助、赞成[反]反驳、异议 【查看详细解释
  • 别论 bié lùn

    biélùn

    1.异议,其他的言论。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2.另做议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这又当别论,我们是交割清楚的了,彼此没了首尾,便是事忙路远,不写信也极平常。』 【查看详细解释
  • 共识决 gòng shì jué

    gòngshìjué

    一种议案表决方式。对于某些争议性低或已在正式会议上充分沟通过的议案,通常都会安排共识决的方式进行表决,以提升议事效率。表决时,与会者不需投票,而由会议主席对出席者征询有无异议,除非有强烈反对意见,否则不影响『共识决』成立,亦即通过议案。 【查看详细解释
  • 可又来 kě yòu lái

    yòulái

    对别人所说的话表示异议或加重语气之词。犹如现在口语的『这可怪了』、『那奇怪了』。醒世恒言˙卷三十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可又来!我的父亲昨日明明把十五贯钱与他驮来作本,养赡妻小,他岂有哄你说是典来身价之理?』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可又来!你不曾去过,怎么得知道?』 【查看详细解释
  • 驳议 bó yì

    1.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汉˙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后汉书˙卷四十八˙应奉传:『又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亦作『驳议』。2.持不同意见。后汉书˙卷三十六˙郑兴传:『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 【查看详细解释
  • 美丽岛事件 měi lì dǎo shì jiàn

    měidǎoshìjiàn

    民国六十八年十二月十日发生于高雄的一件警民冲突事件。起因为由当时异议分子所组成的美丽岛杂志社,以举行国际人权日纪念大会之名,进行非法游行,因群众高举火把,警方与主办单位协调未果,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导致宪警百余人受伤。事后美丽岛杂志社遭查封,该社多位主要负责人,亦遭逮捕判刑。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