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脉解 【汉朝】 【文】 佚名

    太阳所谓肿腰(月隹)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月隹)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上引...

  • 国学名著《华严经》

    《华严经》 - 一 【文】 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

  • 国学名著《华严经》

    《华严经》 - 一 【文】 实叉难陀译

    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妙悟皆满,二行永绝,达无相法;住于佛住,得佛平等,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立不思议,普见三世;身恒充遍一切国土,智恒明达一切诸法;...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骈拇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入国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无征,三月有馈肉;八十已上,二子无征,...

  • 国学名著《华严经》

    《华严经》 - 五 【文】 实叉难陀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习气。何等为十?所谓:菩提心习气;善根习气;教化众生习气;见佛习气;于清净世界受生习气;行习气;愿习气;波罗蜜习气;思惟平等法习气;种种境界差别习气。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原道 【唐朝】 【文】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

  • 国学名著《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 诸儒学案中·文庄罗整菴先生钦顺 【文】 黄宗羲

    罗钦顺字允升,号整菴,吉之泰和人。弘治壬子乡试第一,明年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擢南京国子司业,时章枫山先生为祭酒,皆正己率物,太学一时之盛。奉亲归家,因疏乞终养。逆瑾怒,夺职为民。瑾诛复职,由南京太...

  • 国学名著《华严经》

    《华严经》 - 四 【文】 实叉难陀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碍用。何等为十?所谓:众生无碍用;国土无碍用;法无碍用;身无碍用;愿无碍用;境界无碍用;智无碍用;神通无碍用;神力无碍用;力无碍用。“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众生等无碍用?“...

  • 国学名著《商君书》

    《商君书》 - 画策 【先秦】 【文】 商鞅

    昔者昊英之世,以代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黄帝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椁。事不同,皆王者,时异也。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国学名著《商君书》

    《商君书》 - 定分 【先秦】 【文】 商鞅

    公问于公孙鞅曰:“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

  • 国学名著《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 诸儒学案中·庄裕徐养斋先生问 【文】 黄宗羲

    徐问字用中,号养斋,常之武进人。弘治壬戌进士。除广平推官,召为刑部主事,历车驾郎中,出知登州。调临、江二州,多盗,擒获略尽。筑江堤七十二处,以才略见称。积官至广东布政司。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平蒙钺...

  • 国学名著《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文】 戴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六微旨大论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

  • 国学名著《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 江右王门学案·文庄欧阳南野先生德 【文】 黄宗羲

    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从学王文成於虔台,不赴春宫者二科,文成呼为小秀才。登嘉靖二年进士第,知六安州,迁刑部员外郎,改翰林院编修。踰年,迁南京国子司业,南京尚宝司卿,转太仆寺少...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下·德 【文】 陈淳

    道是天地间本然之道,不是因人做工夫处论。德便是就人做工夫处论。德是行是道而实有得于吾心者,故谓之德。何谓行是道而实有得于吾心?如实能事亲,便是此心实得这孝。实能事兄,便是此心实得这悌。大概德之一字,...

  • 国学名著《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 卷下·道 【文】 陈淳

    道,犹路也。当初命此字是从路上起意。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方谓之道。大概须是就日用人事上说,方见得人所通行底意亲切。若推原来历,不...

  • 国学名著《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 诸儒学案下·卢冠巖先生宁忠 【文】 黄宗羲

    卢宁忠字献甫,号冠巖,岭南人也。曾守东平,不详其所至官。先生受学於黄泰泉。泰泉议王、湛之学,而先生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於甘泉则书札往来,求教不一也。先生谓“天地有间有是气,则有是性,性为气之官,而...

  • 国学名著《华严经》

    《华严经》 - 二 【文】 实叉难陀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欣慰。何等为十?所谓:诸菩萨发如是心:‘尽未来世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当皆得随逐承事令生欢喜。’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复作是念:‘彼诸如来出兴于世,我当悉以无上供具恭敬供养。’...

  • 国学名著《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 甘泉学案·文定王顺渠先生道 【文】 黄宗羲

    王道字纯甫,号顺渠,山东之武城人。正德辛未进士,选庶吉士。山东盗起,欲奉祖母避地江南,疏改应天教授,召为吏部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大学士方献夫荐其学行淳正,可任宫僚,擢春坊左谕德,引疾辞归。嘉靖十二...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