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经 shū jīng

    shūjīng

    书名。相传由孔子所授,记三代以上的典谟训诰。原本百篇,亡于秦火,其后有今文、古文二种。今文尚书系汉初伏生口授于错,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书系汉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简尚书,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汉孔安国曾献古文尚书于武帝,而未得立于学官,后遂亡失;至东晋时,梅赜所献之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来即疑其伪,然自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即用梅本,至今仍为一般所诵习。亦称为『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尚书 gǔ wén shàng shū

    wénshàngshū

    1.书名。四十六篇,较伏生所传者多十六篇。汉时得自孔子故宅壁中的尚书,皆科斗古文,故称为『古文尚书』。2.今本尚书五十八篇中,有二十五篇为东晋时梅赜伪作,学者称为『伪古文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今文尚书 jīn wén shàng shū

    jīnwénshàngshū

    书名。汉初伏生所传,口授错以汉隶书写。二十九篇。古尚书因遭秦焚书而亡佚,而错以汉隶所写成的尚书,因有别于古尚书,故称为『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查看详细解释
  • 尚书 shàng shū

    shàngshū

    1.书经的别名。见『书经』条。2.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狱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查看详细解释
  • 库部 kù bù

    职官名。三国时魏之职官中的尚书有库部郎,历代因之,掌军器、仪仗及乘舆等事。唐˙杜佑˙通典˙卷二十三˙职官五˙尚书下˙兵部尚书:『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 【查看详细解释
  • 尚书省 shàng shū shěng

    shàngshūshěng

    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下统六部,分掌国政。明初设六部尚书,分为六署,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撤中书省,分其政于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因古时尚书省多位在宫阙的北面,故亦称为『北省』。 【查看详细解释
  • 礼闱 lǐ wéi

    wéi

    1.汉代尚书省位于建礼门内,近禁闱,故称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闱,朝夕旧馆。』李善˙注:『十州记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2.唐代以后指礼部,或礼部所举行的科举考试。唐˙杜甫˙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查看详细解释
  • 左丞 zuǒ chéng

    zuǒchéng

    职官名。秦置尚书丞,汉代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唐时于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的事务,右丞总领兵、刑、工三部事务。六朝沿之。元时将尚书省并入中书,设中书省左右丞,至明废之。清末各部置左右丞,位次侍郎。民国初年政事堂亦设左右丞,辅佐国务卿。 【查看详细解释
  • 伏胜 fú shèng

    shèng

    人名。字子贱,生卒年不详,汉初济南人。秦时曾为博士。汉文帝欲求其治尚书,因年已九十余岁,年迈不能行,遂遣错往受,得伏胜口授尚书二十九篇,是为今文尚书。或称为『伏生』。 【查看详细解释
  • 司礼 sī lǐ

    职官名:(1)南北朝尚书省有祠部尚书,隋改为礼部,唐高宗龙朔二年改礼部为司礼,礼部尚书为司礼太常伯,咸亨元年恢复旧称。(2) 明宦官有司礼监,置提照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等,负责宫廷礼仪,内外奏章,中叶以后权任甚重,势陵宰相。 【查看详细解释
  • 大秋 dà qiū

    qiū

    1.秋收的季节。管子˙轻重乙:『而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之谓秋之秋。』3.唐时刑部尚书的别称。见『刑部尚书』条。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五˙官称别名:『吏部尚书为大天,……刑部为大秋。』 【查看详细解释
  • 欧阳生 ōu yáng shēng

    ōuyángshēng

    人名。字和伯,汉千乘(今山东省高苑县治)人。为西汉经学家。事伏生,受尚书。授儿宽,宽授生子,世代相传,八世为博士,以传业显名,由是尚书世有欧阳氏之学,与大、小夏侯氏三家并立于学官。即今文尚书中之齐学。 【查看详细解释
  • 红杏尚书 hóng xìng shàng shū

    hóngxìngshàngshū

    宋朝尚书宋祁。宋祁善填词,所作的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以着一个『闹』字,境界全出,传为名句。后宋祁拜访张先,张先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简称为『红杏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逸书 yì shū

    shū

    1.久经散逸的古书。2.汉武帝末,鲁恭王整修孔子故居时于复壁里所发现的尚书篇章。较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多出十六篇,号称古文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二·三省长官 【宋朝】 【文】 洪迈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时为少府官属,与太官、汤官、上林诸令品秩略等,侍中但为加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而秩稍增。尚书令为千石,然铜印墨绶,虽居几要,而去公卿甚远,至或出为县令。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初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大历中乃升正二品。入国朝,其位益尊,叙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人:范鲁公质、赵韩王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魏王琦。尚书令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人。赵韩王、韩魏王始赠真令,韩公官止司徒,及赠尚书令,乃诏自今更不加增,盖不…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选举部·尚书、部曹、卿寺 【文】 张岱

    古纳言唐玄宗用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谏曰:尚书,古之纳言,多用旧相居之。仙客,本河、湟一使典耳,拔升清流,齿班常伯,此官邪也。天之北斗李固疏:陛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北斗为天之喉舌,尚书为陛下之喉舌。六卿隋文帝始定六部,本汉光武分署六曹。吏曹职起伏羲。汉光武为选部。魏始名吏部,始居诸曹右。户曹职起黄帝。吴始为户部。唐武后始以户部居礼部右。礼曹职起颛顼之秩宗。隋始为礼部。兵刑曹职起黄帝。隋始为兵部…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二十八·正说篇 【汉朝】 【文】 王充

    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苟名一师之学,趋为师教授,及时蚤仕,汲汲竟进,不暇留精用心,考实根核。故虚说传而不绝,实事没而不见,《五经》并失其实。《尚书》、《春秋》事较易,略正题目粗粗之说,以照篇中微妙之文。 说《尚书》者,或以为本百两篇,后遭秦燔《诗》、《书》,遗在者二十九篇。夫言秦燔《诗》、《书》,是也;言本百两篇者,妄也。盖《尚书》本百篇,孔子以授也。遭秦用李斯之议,燔烧《五经》,济南伏生抱百篇藏於山中。孝景皇帝时,始存《尚书》。伏…

  • 内台 nèi tái

    nèitái

    1.尚书省。南齐书˙卷四十三˙王思远传:『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2.朝中的御史台。元史˙卷八十六˙百官志二:『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 【查看详细解释
  • 北省 běi shěng

    běishěng

    尚书省的别名。见『尚书省』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南省 nán shěng

    nánshěng

    1.唐人称尚书省为『南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以尚书省在大明宫之南,故谓之「南省」。』2.中国南部各省的统称。 【查看详细解释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当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