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顺启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

  • 国学名著《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 - 原君 【文】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七法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

  • 国学名著《知言》

    《知言》 - 汉文 【文】 胡宏

    胡子曰:汉文之顾命曰:朕不敏,无以佐百姓,常畏过行,惟年久长,惧于不终。此干之健,天行之所以无息也,此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所以万世不灭也。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惧人君之自满。自满,则上失此心也...

  • 国学名著《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 五代论 【文】 何去非

    唐以陵夷蹙弱,遂亡天下,而真主未兴,五代之君遂相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天...

  • 国学名著《荀子》

    《荀子》 - 正论 【文】 荀况

    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

  • 国学名著《贾谊新书》

    《贾谊新书》 - 卷十·立后义 【文】 贾谊

    古之圣帝,将立世子,则帝自朝服,升自阼阶上,西乡于妃。妃抱世子自房出,东乡。太史奉书西上堂,当两阶之闲,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参。帝执礼称辞命世子曰度太祖、太宗与社稷于子者参。其命也妃曰不敢者再。于...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16章 兼爱(下)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在宥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

  • 国学名著《管子》

    《管子》 - 霸言 【先秦】 【文】 管仲及门徒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工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

  • 国学名著《韩非子》

    《韩非子》 - 忠孝 【先秦】 【文】 韩非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群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19章 非攻(下)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

  • 国学名著《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过秦论 【汉朝】 【文】 贾谊

    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

  • 国学名著《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 指物论 【先秦】 【文】 公孙龙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文韬·文师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乘...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发启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

  • 国学名著《墨子》

    《墨子》 - 13章 尚同(下) 【先秦】 【文】 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

  • 国学名著《庄子》

    《庄子》 - 胠箧 【先秦】 【文】 庄子及门徒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

  • 国学名著《伯牙琴》

    《伯牙琴》 - 君道 【文】 邓牧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

  • 国学名著《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 唐论 【文】 何去非

    天下之势,必有所以制天下权。盖权待势而立,势待权而固。有是之势,而其权不足以固之,则其势日就倾弱,而天下莫能安强。是以主之于权也,不可一日使之去己而分于人。凡物之去己者犹可收,分者犹可全也。至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