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中气 【文】 黄元御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

  • 中气 zhōng qì

    zhōng

    1.古代天文家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中以前的称为『节气』,在月中以后的称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2.中和之气。唐˙白居易˙中和节颂:『和维大和,中维大中。以畅中气,以播和风。』唐˙皎然˙答郑方回诗:『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3.老残游记˙第二回:『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4.中医上指脾胃的消化、吸收、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有时单指脾的功能。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文】 黄元御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水、火、金、木,是名四…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文】 杨继洲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痰。其候或闻木声而惊,或遇禽兽驴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啼哭而厥。发过则容色如常,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因引口鼻中气热,大便赤黄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内服镇惊清痰之剂,外用掐揉按穴之法,无有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阴阳 【文】 黄元御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之不逆者,阴吸于下也。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阳明燥金 【文】 黄元御

    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湿胜其燥,则饮少而…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一·天人解·脏腑生成 【文】 黄元御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

  • 国学名著《逸周书》

    《逸周书》 - 周月解 【先秦】 【文】 佚名

    惟一惟一月,既南至,昏昴见,日短件,基践长,微阳动于黄泉,阴降惨于万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草木萌荡。日月俱起于牵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进一次,而与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历舍于十有二辰,终则复始,是谓日月权舆。周正岁首,数起于时,一而成于十次,一为首,其义则然。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中气以著时。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秋三曰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冬三月中气,小雪、冬至、大寒。闰无中气,指两辰之间。万物春生夏…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九·疮疡解·瘰疬根原 【文】 黄元御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不至上热。而甲木之降,由于辛金之敛,辛金之敛,缘于戊土之右转也。戊土不降,少阳逆行,经气壅遏,相火上炎,瘀热抟结,则瘰疬生焉。肝胆主筋,筋脉卷屈而壅肿,故磊落历碌,顽硬而坚实也。《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经,是动则病口苦…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精神 【文】 黄元御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血脱 【文】 黄元御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则脱亡而不守。未脱之先,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盖木性善达,水土寒湿,生气不达,是以血瘀。木郁风动,疏泄不敛,是以血脱,而肺血之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则遗泄于便溺;肺血上流,则吐衄于口鼻。以血在下焦则宜升,而既升于上,则又宜降。降者,肺之所司,缘肺金主收,收气盛则血降…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浪淘沙 【宋朝】 【词】 宋先生

    铅汞要加添。火候频煎。体中气足返阳全。养就婴儿并姹女,同坐同眠。髓实自身坚。运满三田。刀圭服了得神仙。只候功成并行满,独步朝元。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水调歌头 【宋朝】 【词】 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绿鬓又朱颜。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寝镇狮蛮。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唐朝】 【诗】 白居易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冬夜和范秘书宿秘省中作 【唐朝】 【诗】 李频

    每日得闲吟,清曹阙下深。因知遥夜坐,别有远山心。芸细书中气,松疏雪后阴。归时高兴足,还复插朝簪。

  • 不足之症 bù zú zhī zhèng

    zhīzhèng

    因身体虚弱而引起的疾病,如中气不足﹑元气不足。红楼梦˙第三回:『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查看详细解释
  • 中气不足 zhōng qì bù zú

    zhōng

    1.如:『他唱起歌来时断时续的,显得中气不足。』2.中医上指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食后易胀、面白无华、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大气层 dà qì céng

    céng

    包围在地球四周的一层空气。一般依据其温度变化,将大气层沿垂直方向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气层及增温层等。因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空气的浓度离地表愈远愈为稀薄。亦作『大气圈』。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芰荷香(中秋) 【宋朝】 【词】 史浩

    过横塘。见红妆翠盖,柄柄擎香。月娥有意,暮霭收尽银潢。一轮高挂,且放同、千里清光。秋中气爽天凉。露凝玉臂,风拂云裳。老子通宵不忍睡,把青尊小酌,仍更思量。自家活计,幸有无限珍藏。大千世界,静极后、普现十方。圆明不损毫芒。精神会处,独坐胡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霍乱根原 【文】 黄元御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塞,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其吐者,胃气之上逆,其泄者,脾气之下陷。胃土之逆者,胆木之上逼也,脾土之陷者,肝木之下侵也。盖中气郁塞,脾胃不转,不能升降木气,木气郁迫,而克中宫,刑以胆木则胃逆,贼以肝木则脾陷也。肝胆主筋,水土寒湿,木气不荣,是以筋转。吐泄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