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 jì lù

    1.记于书册的资料。如:『会议纪录』。魏书˙卷一˙序纪:『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亦作『记录』、『记载』。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的体重终于打破世界金氏纪录。』亦作『记录』。3.记于书册。如:『他把每天的生活情形纪录在日记上。』亦作『记录』、『记载』。[似]1.记载查看详细解释
  • 记录 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亦作『纪录』、『记载』。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亦作『纪录』、『记载』。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亦作『纪录』。4.做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似]1.记实 【查看详细解释
  • 史不绝书 shǐ bù jué shū

    shǐjuéshū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查看详细解释
  • 借方 jiè fāng

    jièfāng

    1.向人借钱的人,称为『借方』。2.簿记上收入项的通称。与『贷方』对称。账簿设有左右两个金额栏,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借方记载资产的增加,贷方记载支出的项目。亦称为『收方 』、『借项』。 【查看详细解释
  • 大事记 dà shì jì

    shì

    1.将重大的事件,依年月次序加以记载。2.书名。宋吕祖谦撰,十二卷。全书记载历代重大事件,分为通释二卷,解题十二卷。始于周敬王三十九年,迄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查看详细解释
  • 志怪 zhì guài

    zhìguài

    1.记载怪诞不经的事情。晋书˙卷七十五˙王湛传:『祖台之……撰志怪书行于世。』2.记载神怪传记的书。如:『志怪小说』。 【查看详细解释
  • 楚汉春秋 chǔ hàn chūn qiū

    chǔhànchūnqiū

    1.楚与汉相争的纷乱历史。如:『如今世局犹如楚汉春秋。』2.书名。汉陆贾撰,一卷。记载楚、汉兴亡历史事迹。司马迁史记载楚汉事,即以此书为根据。原书久已散佚,今通行本为清茆泮林所辑。 【查看详细解释
  • 王制 wáng zhì

    wángzhì

    1.政府的典章制度。荀子˙正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2.礼记的篇名。记载一国的施政大纲,以仁政为标榜。3.荀子的篇名。记载圣王之制,以及王霸之辨。 【查看详细解释
  • 神农本草经 shén nóng běn cǎo jīng

    shénnóngběncǎojīng

    书名。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为记载我国古代药物的著作,收药物三百六十五种。记载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制品等,因以草类居多,故称为『神农本草经』。今原书不传,有清孙星衍等辑本。简称为『本草』、『本草经』。 【查看详细解释
  • 经方 jīng fāng

    jīngfāng

    1.中医上指记载药剂治疗的书。如汉书艺文志有经方十一家。2.中医上称汉代之前的临床著作为『经方』,称汉以后医家所定的方剂为『时方』。通常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剂。 【查看详细解释
  • 纪年 jì nián

    nián

    1.记载年代。如:『我国在过去是以干支纪年的。』2.依年代先后为记载纲领的编史方法。如:『竹书纪年』。[似]2.编年 【查看详细解释
  • 记载 jì zài

    zài

    1.记录刊载。如:『这篇报导忠实的记载了整个事情的过程。』亦作『纪录』、『记录』。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这篇记载很有参考价值,你一定要看。』亦作『纪录』、『记录』。[似]纪录、记录 【查看详细解释
  • 蹴鞠 cù jú

    一种古代踢球游戏,类似现今的踢足球。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起源于黄帝时代,流行于汉唐,宋代发展到巅峰,明清逐渐衰微。现在的踢毽子还留有蹴鞠的影子。明汪云程着有蹴鞠图谱,记载唐宋到元明间蹴鞠的比赛、游戏的方法,以及球场的形式、规例。 【查看详细解释
  • 董狐直笔 dǒng hú zhí bǐ

    dǒngzhí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查看详细解释
  • 笔削 bǐ xuè

    xuè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着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查看详细解释
  • 周书 zhōu shū

    zhōushū

    1.书经中泰誓至秦誓的三十二篇。2.书名:(1) 战国时人编集古代文献而成,十卷,并序为七十一篇,为周代的史记。记载上古至周的一些传说事迹。或称为『汲冢周书』、『逸周书』。(2) 唐令狐德棻奉敕主编,五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南北朝北周之史。原书北宋后已残阙不全, 今本多取北史补亡。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bài

    部首:

    笔画:13画

    五笔:trtf

    【基本释义】稗bài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笔画数:13;部首:禾;笔顺编号:3123432511312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濮”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以地名为氏。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将他的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世代相传。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据《姓苑》的记载,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邑(今河南省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邑名为姓,称濮氏。 4、出自熊姓,以国名为姓。据《路史》的记载,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省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 得姓始祖:姚散。根据《路史》…

  • 纪 jì

    1.丝的头绪﹑条理。礼记˙礼器:『纪散而众乱。』淮南子˙泰族:『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2.法度﹑准则。如:『纪律』﹑『风纪』﹑『纲纪』﹑『违法乱纪』。文选˙扬雄˙解嘲:『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3.本纪的简称。为史书纪传体体例之一,专记古帝王的行迹。如:『五帝纪』﹑『始皇纪』。4.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今以百年为一世纪。唐˙李商隐˙马嵬诗:『如何四纪为天 子,不及卢家有莫愁。』5.如:『寒武纪』﹑『侏罗纪』。6.姓。如汉代有纪信,清代有纪盷。1.治理﹑综理。如:『经纪』。国语˙晋语:『礼以纪政。』2.记载﹑记录。通『记』。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记﹑纪二字在『记载』一义上相通。如『记录』亦作『纪录』。但在统绪﹑统理﹑准则等方面词义,一律用『纪』。如『本纪』不作『本记』,『纲纪』不作『纲记』,『经纪』不作『经记』。反之,在当记载下来的文章意义上,一律用『记』,如『日记』不作『日纪』﹑『游记』不作『游纪』。今法律统一用字规定『记录』用于动词,如:『我将他演讲内容记录下来。』;『纪录』用于名词,如:『会议纪录』。(又音)ㄐ|ˇ 【查看详细解释
  • 录 lù

    1.抄写﹑誊写。明˙张自烈˙正字通˙金部:『录,誊写曰录。』如:『誊录』。2.记载。如:『记录』﹑『登录』。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3.采纳﹑采取。如:『录用』。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1.记载事物的书籍﹑簿册。如:『笔录』﹑『言行录』﹑『备忘录』。清˙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是时有百官图﹑邪党录﹑天鉴录﹑同志录﹑点将录,依之以 尽杀朝廷之士。』2.姓。如上古?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