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iāo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滮biāo〔滮池〕又名冰池、圣女泉。古河名,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滮池北流。”〔滮滮〕(水)流动的样子。笔画数:14;部首:氵;笔顺编号:44121531535333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耿弇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张步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而诸郡合万人守临淄。相距四十里。耿弇进军二城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临淄虽大实易取,乃下令,后五日攻西安。蓝闻,日夜警备。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及旦,径趋临淄。半日拔其城,蓝惧,弃城走。诸将曰:“敕攻西安而乃先临淄,竟并下之,何也?”弇曰:“西安闻吾攻,必严守具;临淄出不意而至,必自警扰,攻之,必立拔;拔临淄则西安孤,此击一而得二也!若先攻西安,顿耿弇兵坚城,死伤必多,即拔之,吾深入其地,后乏转输,旬月间不自困乎?”诸将皆服。…

  • 国学名著《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 - 声战 【明朝】 【文】 刘基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余里。弇进兵画中,居二城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备。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淄…

  • 京兆尹 jīng zhào yǐn

    jīngzhàoyǐn

    1.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分右内史东部为其辖区,为京师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简称为『京兆』。2.职官名:(1) 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与俸禄与郡守相当。后亦借指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简称为『京兆』、『京尹』。(2) 民国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国定都北京,改清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隶于大总统,为中央政府的特别官制,现已废除。 【查看详细解释
  • 长安 cháng ān

    chángān

    1.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南依秦岭终南山,北连渭河平原。为周朝镐京(在西南)、秦朝咸阳(在东)、汉朝长安(在西北)的故地。清朝与咸宁同城,为陕西省治,并为西安府治。民国废府,仍为陕西省治。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稻、玉米和棉花等。名胜古迹有纪念唐朝诗人杜甫的杜公祠、华严宗发源地的华严寺、安葬唐高僧玄奘的兴教寺等。2.泛指京师。唐˙李白˙金陵诗三首之一:『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查看详细解释
  • 北周 běi zhōu

    běizhōu

    朝代名。(公元557~581)北朝诸朝之一。鲜卑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主自立,国号周,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为『北周』。至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传至静帝为杨坚所篡,共历五帝﹑二十五年。亦称为『后周』。 【查看详细解释
  • 淳化 chún huà

    chúnhuà

    1.淳厚的教化。旧五代史˙卷三十八˙唐书˙明宗本纪四:『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2.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3.宋朝太宗的年号(公元990~994)。 【查看详细解释
  • 灞桥 bà qiáo

    qiáo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筑于灞水之上。汉人常于此折柳送别。后遂引申为离别之地。宋˙陆游˙秋波媚˙秋到边城词:『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或作『霸桥』。 【查看详细解释
  • 灞陵园 bà líng yuán

    língyuán

    汉文帝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查看详细解释
  • 王昌龄 wáng chāng líng

    wángchānglíng

    人名。(公元690?~757?)字少伯,唐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进士,任校书郎,绪密而思清,然不护细行,晚年贬龙标尉,世乱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婆工诗,尤善七绝,多写边塞哀愁和闺中幽怨,气魄雄伟,手法细腻。 【查看详细解释
  • 碑林 bēi lín

    bēilín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内。因石碑林立,故称为『碑林』。目前共收汉魏以至清代碑志二千三百余件,包括汉隶书曹全碑﹑唐开成石经﹑唐智永张旭怀素草书千字文等,为艺林珍薮。 【查看详细解释
  • 郿县 méi xiàn

    méixiàn

    县名。在陕西省渭水南岸﹑西安市之西。西南有五丈原,为诸葛亮出师身死处。 【查看详细解释
  • 鄗 hào

    hào

    地名:(1)周武王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通『镐』。(2)春秋时晋邑。故城约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又:ㄑ|ㄠ16. 【查看详细解释
  • 鄠 hù

    鄠县:县名。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濒涝水东岸。 【查看详细解释
  • 镐 hào

    hào

    1.温热东西的器具。说文解字:『镐,温器。』2.(1)西周初年的首都。故址约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2)周朝北方的地名。故址约在今宁夏省灵武县附近。又:ㄍㄠˇ 【查看详细解释
  • 霸上 bà shàng

    shàng

    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接蓝田县界,居霸水之上,故称为『霸上』。或作『灞上』。 【查看详细解释
  • 霸陵县 bà líng xiàn

    língxiàn

    县名。秦代时原名芷阳县,后因汉文帝陵墓筑于此,故改名为『霸陵县』。晋改称为『霸城』,北周废。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亦作『灞陵县』。 【查看详细解释
  • 龙池 lóng chí

    lóng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2.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查看详细解释
  • 陕西省 shǎn xī shěng

    shǎn西shěng

    省名。因在陕原(今河南陕县一带)之西而得名。位于黄河、陇山之间,东以黄河界山西,南以巴山山脉界四川,西以陇山、太白山界甘肃,西北界宁夏,北以长城界绥远,东南界湖北,面积约十八万七千七百平方公里,省会为西安市。简称为『陕』。 【查看详细解释
  • 霸陵折柳 bà líng zhé liǔ

    língzhéliǔ

    霸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其附近有霸桥。汉唐时,长安送客东行,多至此折柳送别。后以霸陵折柳指送客作别。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七˙霸陵折柳:『黄图曰:「霸桥跨霸水为桥也。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为别。」故李白乐府云:「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