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东周与西周争 【汉朝】 【文】 刘向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东周欲为稻 【汉朝】 【文】 刘向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东周与西周战 【汉朝】 【文】 刘向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张登请费緤 【汉朝】 【文】 刘向

    张登请费緤曰:“请令公子年谓韩王曰:‘费緤,西周仇之,东周宝之。此其家万金,王何不召之,以为三川之守。是緤以三川与西周戒也,必尽其家以事王。西周恶之,必效先王之器以止王。’韩王必为之。西周闻之,必解子之罪,以止子之事。”…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昭翥与东周恶 【汉朝】 【文】 刘向

    昭翥与东周恶,或谓昭翥曰:“为公画阴计。”昭翥曰:“何也?”“西周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于王也。”照翥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严氏为贼 【汉朝】 【文】 刘向

    昭翥与东周恶,或谓昭翥曰:“为公画阴计。”昭翥曰:“何也?”“西周甚憎东周,尝欲东周与楚恶,西周必令贼贼公,因宣言东周也,以西周之于王也。”照翥曰:“善。吾又恐东周之贼己,而以轻西周恶之于楚。”遽和东周。…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昌他亡西周 【汉朝】 【文】 刘向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书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侯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三国攻秦反 【汉朝】 【文】 刘向

    三国攻秦反,西周恐魏之藉道也。为西周谓魏王曰:“楚、宋不利秦之德三国也,彼且攻王之聚以利秦。”魏王惧,令军设舍速东。…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宜阳之役 【汉朝】 【文】 刘向

    宜阳之役,杨达谓公孙显曰:“请为公以五万攻西周,得之,是以九鼎印甘茂也。不然,秦攻西周,天下恶之,其救韩必疾,则茂事败矣。”…

  • 大丰簋 dà fēng guǐ

    fēngguǐ

    西周初期的青铜器。器身四耳、方座,饰卷体夔纹,腹内壁有铭文七十六字,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历史情况。或称为『天亡簋』、『朕簋』。 【查看详细解释
  • 曶鼎 hū dǐng

    dǐng

    西周青铜器。原器已佚,今仅存铭文拓本。记周王对曶的策命、曶和其他贵族进行的交易、诉讼等事项。曶鼎铭文对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查看详细解释
  • 西周 xī zhōu

    西zhōu

    1.朝代名。(公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镐京,故称为『西周』。2.国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后称为『西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汉朝】 【文】 刘向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籍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今又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阴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籍兵乞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谓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张韩、魏,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割东国以与齐也。’秦王出楚王以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无破,而以楚之东国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齐,齐得东国而益强,…

  • 拼音:

    部首:

    笔画:10画

    五笔:

    【基本释义】盉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笔画数:10;部首:皿;笔顺编号:3123425221
  • 三川 sān chuān

    sānchuān

    1.三条河的合称。其说不一:(1)西周指泾﹑渭﹑洛。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泾﹑渭﹑洛。』(2) 东周指河﹑洛﹑伊。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2.郡名。秦置,治荥阳,因其地有河﹑洛﹑伊三条河川,故称为『三川』。汉改置河南郡。即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之地。3.唐代称剑南东﹑剑南西及山南西三道为『三川』。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杜审言传:『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jiǎ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

    【基本释义】斝jiǎ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笔画数:12;部首:斗;笔顺编号:251251454412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千秋岁(戴丈夫妇庆八十) 【宋朝】 【词】 史浩

    吾乡我里。偕老真无比。宴席展,欢声起。蕊宫仙子绕,玉砌莱衣戏。称贺处,眉心竞指朱书字。忆昔西周吕。年纪虽相似。独自个,谁为侣。如今双凤老,堪引同螺醉。彭祖寿,十分方一从头纪。

  • 拼音: zhì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qeuf

    【基本释义】觯(觶)zhì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笔画数:15;部首:角;笔顺编号:353511243251112
  • 拼音:

    部首:

    笔画:5画

    五笔:

    【基本释义】邘yú中国西周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姓。笔画数:5;部首:阝;笔顺编号:11252
  • 拼音: pàn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

    【基本释义】頖pàn〔頖宫〕又作“泮宫”,中国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如“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頖。”涣散。笔画数:14;部首:頁;笔顺编号:43113132511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