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譬而喻 hǎn pì ér yù

    hǎnér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查看详细解释
  • 继志 jì zhì

    zhì

    承续前人的志意。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查看详细解释
  • 罕譬而喻 hǎn pì ér yù

    hǎnér

    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了解。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kwgj

    【基本释义】喻yù比方:比喻。譬喻。明白,了解:不言而喻。家喻户晓。说明,使人了解:晓喻。喻之以理。姓。笔画数:12;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1251122
  • 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yánér

    事理浅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孟子˙尽心上:『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着,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似]不问可知 【查看详细解释
  • 学记 【先秦】 【文】 孔子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

  • 国学名著《礼记》

    《礼记》 - 学记 【先秦】 【文】 七十子后学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

  • 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yánér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查看详细解释
  • 睟面盎背 suì miàn àng bèi

    suìmiànàngbèi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查看详细解释
  • 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zuìmiànàngbèi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查看详细解释
  • 略喻 lüè yù

    lüè

    一种譬喻。指省略喻词,只有喻体、喻依的譬喻。如宋辛弃疾的念奴娇词『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迭』中的旧恨、新恨是喻体,春江流不尽、云山千迭是喻依;而喻词『如』字省略。 【查看详细解释
  • 隐喻 yǐn yù

    yǐn

    一种修辞格。以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作间接暗示的比喻。相对于明喻而言。凡具备喻体、喻依,而喻词由『是』、『为』等代替的譬喻属之。如:『摇曳的柳条是曼妙的芭蕾舞者。』[反]直喻、明喻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马牛其风 mǎ niú qí fēng

    niúfēng

    指马、牛奔逸。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查看详细解释
  • 投契 tóu qì

    tóu

    情意相合。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着,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二人因此大家有些仰仗地方,所以见了面甚为投契。』[似]投机 【查看详细解释
  • 睟面盎背 suì miàn àng bèi

    suìmiànàngbèi

    君子内在的道德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后用以形容有道德修养者的仪态。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研穷义理之精微,辩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睟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 【查看详细解释
  • 喻 yù

    1.告知、说明。通『谕』。如:『晓喻』﹑『告喻』。淮南子˙修务:『晓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2.知道、明白。如:『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唐˙白居易˙买花诗:『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3.比方。如:『比喻』﹑『譬喻』。汉˙王充˙论衡˙自纪:『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姓。如宋代有喻樗。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 宗经 【南北朝】 【文】 刘勰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 参物序, 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然而道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

  • 国学名著《周易》

    《周易》 - 噬嗑(卦二十一) 【先秦】 【文】 周文王

    吃喝享乐与受刑挨罚 【原文】 (震下离上)噬嗑①:亨。利用狱②。 初九:屡校灭趾③,无咎。 六二:噬肤灭鼻④,无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九四:噬干胏(5),得金矢(6)。利艰贞,吉。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7)。贞厉,无咎。上九:何校灭耳(8),凶。【注释】 ①噬嗑(shi he)是本卦的标题。噬嗑的意思就是吃喝,读音和意义与 “吃喝”一样。全卦内容是讲与饮食有关的事。噬嗑是卦中多见词,且与内容有关,所以用作标题。②狱:刑罚。③屦(ju):拖,拉。校:木制 的刑具,这里指加在足上的……

  • 国学名著《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 檄移 【南北朝】 【文】 刘勰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刘献公之所谓“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者也。齐桓征楚,诘苞茅之缺;晋厉伐秦,责箕郜之焚。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檄者,?也。宣露于外,?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