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场 sān cháng

    sāncháng

    1.古代科举考试须经三次,称为『三场』。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2.科举考试的第三场。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wéi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ufnh

    【基本释义】闱(闈)wéi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后妃居处:宫闱。父母居室:庭闱。科举时代称试院:春闱。秋闱。闱墨(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笔画数:7;部首:门;笔顺编号:4251152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tufh

    【基本释义】科kē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判定(刑罚):科处(ch?)。科罚。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古同“棵”。笔画数:9;部首:禾;笔顺编号:312344412
  • 独占鳌头 dú zhàn áo tóu

    zhànáotóu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查看详细解释
  • 开科取士 kāi kē qǔ shì

    kāishì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年谊世好 nián yì shì hào

    niánshìhào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查看详细解释
  • 制科 zhì kē

    zhì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旧唐书˙卷十六˙穆宗本纪:『戊午,上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查看详细解释
  • 报子 bào zi

    bàozi

    1.如:『戏报子』。2.旧时科举中试后,送报条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亦称为『报录人』﹑『报喜人』。3.旧时科举考试,考取后或升官时通知亲友的报告单。亦作『报单』﹑『报条』。 【查看详细解释
  • 科举 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余,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始明令废止。 【查看详细解释
  • 背榜 bēi bǎng

    bēibǎng

    科举时代,凡考试名次居最末者,称为『背榜』。俗语考原˙背榜:『科举时代,凡列名榜末,俗称「背榜」。』 【查看详细解释
  • 金榜题名 jīn bǎng tí míng

    jīnbǎngmíng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查看详细解释
  • 蟾宫折桂 chán gōng zhé guì

    chángōngzhéguì

    蟾宫,指月亮。折桂,比喻科举及第。见『折桂』条。蟾宫折桂相传月中有桂树,用以比喻科举登第。元˙施惠˙幽闺记˙第十一出:『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云梯步。』孽海花˙第五回:『举人是月宫里管的,祇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爷,我们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查看详细解释
  • 八股文 bā gǔ wén

    wén

    文体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其体制源于宋、元的经义。最初八股考试命题采用经书中人伦治道之言,应试者据以敷陈经义,有若代圣贤立言,称为『制义』。元仁宗以四书命题,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时科举考试亦多取四书中的语句命题,故称为『四书文』。明成化以后渐成定式,清光绪末年废除。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全文对格式、体裁、用语、字数有严格规定。或称为『八比文』、『制艺』、『时艺』、『时文』。 【查看详细解释
  • 老爷 lǎo yé

    lǎo

    1.旧时对于官绅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 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2.仆人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九十三回:『小的本不敢说,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 一味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3.妻子对丈夫的敬称。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4.外祖父的俗称。5.对科举时代举人的尊称。科举时代对秀才称相公,对举人称老爷。 【查看详细解释
  • 第 dì

    1.次序、等级。如:『次第』﹑『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2.用于整数数词之前。表事物的顺序或等级。如:『第一』、『第二』。3.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4.古时指王公大臣或富贵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唐 ˙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1.评定。汉书˙卷六十四下˙王传:『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2.科举考试应试及格。唐˙岑参˙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诗:『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但、尽慢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ehnt

    【基本释义】胪(臚)lú传语,陈述:胪布(宣布,陈述)。胪言(传言)。胪句(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胪心(陈述心情)。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亦称“传胪”)。陈列:胪列。〔鸿胪〕古代官名。腹前的肉。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351121513
  • 拼音: tíng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tfpd

    【基本释义】廷tíng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朝(ch俹 )廷。宫廷。廷杖。廷试(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廷对(a.在朝廷中当众对答;b.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笔画数:6;部首:廴;笔顺编号:312154
  • 拼音:

    部首:

    笔画:12画

    五笔:tgmi

    【基本释义】策cè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鞭打:策马。鞭策。激励,促进:策动。策勉。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杖:策杖。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姓。笔画数:12;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125234
  • 拼音: chán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jqdy

    【基本释义】蟾chán〔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蟾轮”(圆月)。“蟾辉”、“蟾光”、“蟾魄”(均指月光)。“蟾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笔画数:19;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3513344111251
  • 白蜡明经 bái là míng jīng

    báimíngjīng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