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唐朝】 【诗】 白居易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括虞美人 【宋朝】 【词】 林正大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闻书。自言年少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征镇戍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当时买林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兴独迟,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无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武昌七十庞眉叟。学笛从年少。萧萧笛竹楚山秋。当日买林、曾典黑貂裘。一声占尽秋江月。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杂曲歌辞·凤归云 【唐朝】 【诗】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凤归云二首 【唐朝】 【诗】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武昌老人说笛歌 【唐朝】 【诗】 刘禹锡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 古井无波 gǔ jǐng wú bō

    jǐng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查看详细解释
  • 拍序 pāi xù

    pāi

    唐宋燕乐大曲的中间部分,以歌唱为主,间或和以舞蹈。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注:『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或称为『歌头』、『序拍』、『中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园人送瓜 【唐朝】 【诗】 杜甫

    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沈浮乱水玉,爱惜如芝草。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许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东陵迹芜绝,楚汉休征讨。园人非故侯,种此何草草。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赠元稹 【唐朝】 【诗】 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 竹竿 zhú gān

    zhú竿gān

    1.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或亦指男子怀念旧好之诗。首章二句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查看详细解释
  • 打竹舞 dǎ zhú wǔ

    zhú

    竹竿舞。为我国黎族民间舞蹈型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省﹑海南岛地区。舞时在地上平行摆放两根竹竿,上面横架六根竹竿,六人分别蹲在两边,双手各持竿端,按一致的节奏敲击,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做各种的舞蹈动作。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唐朝】 【诗】 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々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 竿 gān

    竿gān

    1.竹干、竹茎。可截取供使用。如:『竹竿』。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2.量词。计算竹子的单位。宋˙苏轼˙赠惠山僧会表诗:『敧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西游记˙第十三回:『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查看详细解释
  • 竿

    拼音: gān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tfj

    【基本释义】竿gān竹子的主干:竹竿。立竿见影。揭竿而起。特指“钓鱼竿”:垂竿。投竿。竿钓。古代指竹简:竿牍(书信)。笔画数:9;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112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神水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渴去热。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的集解项下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由此可见,逢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下雨时,从砍伐的竹竿中沥取的水就是神水。同时也可知神水早在前人的《金门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柘枝舞 【宋朝】 【词】 史浩

    五人对厅一直立,竹竿子勾念:伏以瑞日重光,清风应候。金石丝竹,闲六律以皆调;僸佅兜离,贺四夷之率伏。请翻妙舞,来奉多欢。鼓吹连催,柘枝入队。念了,后行吹引子半段入场,连吹柘枝令,分作五方舞。舞了,竹竿子又念:适见金铃错落,锦帽蹁跹。芳年玉貌之英童,翠袂红绡之丽服。雅擅西戎之舞,似非中国之人。宜到阶前,分明祇对。念了,花心出,念:但儿等名参乐府,幼习舞容。当芳宴以宏开,属雅音而合奏。敢呈末技,用赞清

  • 拼音:

    部首:

    笔画:20画

    五笔:

    【基本释义】籊tì〔籊籊〕长而尖细,如“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笔画数:20;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54154132411121
  •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jiē竿gānér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查看详细解释
  • 斩木揭竿 zhǎn mù jiē gān

    zhǎnjiē竿gān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查看详细解释
  • 竹马 zhú mǎ

    zhú

    1.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充作马骑。后汉书˙卷三十一˙郭伋传:『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2.一种戏剧道具。以小竹竿象征马。宋元戏文辑佚˙耿文选:『士女竹马儿使军器,十人斋郎甚脸嘴。』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