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jiǎbīng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走的狼狈状。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奋勇当先,只一阵,杀得宋兵弃甲曳兵,逃命不迭。』[反]耀武扬威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6画

    五笔:jxe

    【基本释义】曳yè拉,牵引:曳引。曳扯。弃甲曳兵。笔画数:6;部首:曰;笔顺编号:251153
  • 丢盔弃甲 diū kuī qì jiǎ

    diūkuījiǎ

    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查看详细解释
  • 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diūkuīxièjiǎ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查看详细解释
  • 弃甲丢盔 qì jiǎ diū kuī

    jiǎdiūkuī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jiǎbīng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兵刃 bīng rèn

    bīngrèn

    泛称武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查看详细解释
  • 填然 tián rán

    tiánrán

    充满且盛大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新唐书˙卷二○七˙宦者传上˙程元振传:『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 【查看详细解释
  • 耀武扬威 yào wǔ yáng wēi

    耀yàoyángwēi

    炫耀武力,夸示威风。形容得意夸张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五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公孙黑得意,越发耀武扬威。』亦作『扬威耀武』。[似]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反]弃甲曳兵、垂头丧气 【查看详细解释
  • 左支右绌 zuǒ zhī yòu chù

    zuǒzhīyòuchù

    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查看详细解释
  • 丢盔抛甲 diu kuī pāo jiǎ

    diukuīpāojiǎ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查看详细解释
  • 百步 bǎi bù

    bǎi

    一百个脚步的距离。古人常用为射箭时射程的标准。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 【查看详细解释
  • 填 tián

    tián

    1.补塞。如:『填充』﹑『装填』。战国策˙赵策四:『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2.充满。如:『义愤填膺』。文选˙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3.填写。如:『填表』﹑『填词』﹑『填日期』。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军书十卷,书书卷卷把俺爷来填。』形容击鼓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隋书˙卷十四˙音乐志中:『设虡设业,鼓填填。』 【查看详细解释
  • 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shíxiàobǎi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查看详细解释
  • 接 jiē

    jiē

    1.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3.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4.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十七回:『遂自 下马接土填坑。』5.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6.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姓。如汉代有接昕。 【查看详细解释
  • 兵 bīng

    bīng

    1.武器。说文解字:『兵,械也。』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括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2.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十六:『 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3.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4.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查看详细解释
  • 走 zǒu

    zǒu

    1.疾行﹑奔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如:『奔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3.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4.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5.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十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6.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7.如:『走味』﹑『走样』﹑『走调』。8.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9.见『走江湖』条。10.往﹑去。如:『走往』﹑『走访』。1.供行走的。如:『走道』。2.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3.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1.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2.二一四部首之一。 【查看详细解释
  • 甲 jiá

    jiá

    1.天干的第一位。2.古代军人穿的护身衣物。以皮革或金属片制成。如:『盔甲』、『铠甲』、『披甲』。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指军人、兵士。左传˙宣公二年:『伏甲将攻之。』4.动物身上具有保护作用的硬壳。如:『龟甲』、『鳞甲』。5.手指、脚趾上的角质硬壳。如:『指甲』、『脚趾甲』。6.引申为围护于物体外的坚硬保护壳。如:『装甲车』。7.古代基层治安制度的户口编制名称。如:『保甲』。元˙施惠˙幽闺记˙第六出: 『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8.量词。台湾计算地积的单位。一甲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坪,等于零点九七公顷。等第最优的。如:『甲等』、『甲级』。超出群众、位居首位。如:『富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假定的代名词。如:『某甲』、『甲地』。北齐˙颜之推˙还魂志:『婢逐呼云:「某甲欲奸我!」济即令人杀之。』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ycaj

    【基本释义】弃qì舍去,扔掉:抛弃。遗弃。弃权。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弃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弃养(父母死亡的婉辞)。弃置不顾。弃瑕录用。取笔画数:7;部首:廾;笔顺编号:4154132
  • 于思 yú sāi

    sāi

    语出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胡须浓密的样子。清˙陈维崧˙沁园春˙四十诸生词:『烛花灭处,目我于思。』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