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十二·三省长官 【宋朝】 【文】 洪迈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时为少府官属,与太官、汤官、上林诸令品秩略等,侍中但为加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而秩稍增。尚书令为千石,然铜印墨绶,虽居几要,而去公卿甚远,至或出为县令。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初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大历中乃升正二品。入国朝,其位益尊,叙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侍中者才五人:范鲁公质、赵韩王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魏王琦。尚书令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人。赵韩王、韩魏王始赠真令,韩公官止司徒,及赠尚书令,乃诏自今更不加增,盖不…

  • 国学名著《后汉书》

    《后汉书》 - 志·百官三 【南北朝】 【文】 范晔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 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其余属吏增减无常。 右属宗正。本注曰:中兴省都司空令、丞。 大司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四时上月旦见钱谷簿,其逋未毕,各具别之。边郡诸官请调度者,皆为报给,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太仓令一…

  • 侍郎 shì láng

    shìláng

    职官名:(1)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 【查看详细解释
  • 三省 sān shěng

    sānshěng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为隋﹑唐时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又:ㄙㄢㄒ|ㄥˇⅡ鷶 【查看详细解释
  • 沈约 shěn yuē

    shěnyuē

    人名。(公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着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查看详细解释
  • 白笔 bái bǐ

    bái

    古代官员随身携带的笔,以备书写笏版。晋书˙卷二十五˙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查看详细解释
  • 枉死 wǎng sǐ

    wǎng

    冤屈而死。续汉书志˙第十二˙天文志下:『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黄门令山冰等皆枉死。』梁书˙卷二十七˙陆襄传:『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有陆君。』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三国志》

    《三国志》 - 董刘马陈董吕传 【魏晋】 【文】 陈寿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移,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

  • 国学名著《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 - 刘大夏 【明朝】 【文】 冯梦龙

    【原文】 天顺中,朝廷好宝玩。中贵言,宣德中尝遣太监王三保使西洋①,获奇珍无算。帝乃命中贵至兵部,查王三保至西洋水程。时刘大夏为郎,项尚书公忠令都吏检故牒,刘先检得,匿之。都吏检不得,复令他吏检。项诘都吏曰:“署中牍焉得失?”刘微笑曰:“昔下西洋,费钱谷数十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此一时弊政,牍即存,尚宜毁之,以拔其根,犹追究其有无耶?”项耸然,再揖而谢,指其位曰:“公达国体,此不久属公矣②。” 又,安南黎灏侵占城池,西略诸土夷,败于老挝。中贵人汪直欲乘间讨之,使索英公下安南牍。大夏匿弗予。尚书为榜…

  • 国学名著《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 卷三·唐人告命 【宋朝】 【文】 洪迈

    唐人重告命,故颜鲁公自书告身,今犹有存者。韦述《集贤注记》,记一事尤著,漫载于此:“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制加皇子荣王已下官爵,令宰相及朝官工书者,就集贤院写告身以进,于是宰相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朝士萧太师嵩,李尚书暠,崔少保琳、陈黄门希烈,严中书挺之,张兵部均,韦太常陟,褚谏议庭诲等十三人,各写一通,装缥进内,上大悦,赐三相绢各三百匹,余官各二百匹。”以《唐书》考之,是时,十三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诏诣东宫、尚书省,上日百宫集送,有司供帐设乐,悉拜王府官属,而不书此事。…

  • 芟繁就简 shān fán jiù jiǎn

    shānfánjiùjiǎn

    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查看详细解释
  • 大树将军 dà shù jiāng jūn

    shùjiāngjūn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查看详细解释
  • 黄公酒垆 huáng gōng jiǔ lú

    huánggōngjiǔ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查看详细解释
  • 燕岱之石 yān dài zhī shí

    yāndàizhīshí

    比喻庸才下品。 【查看详细解释
  • 令公 lìng gōng

    lìnggōng

    对中书令的尊称。中唐以后,节度使累加中书令、尚书令,使用渐滥,皆以令公称之。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 【查看详细解释
  • 令君 lìng jūn

    lìngjūn

    1.古时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称位居枢要的大臣为『令君』。晋书˙卷三十九˙荀勖传:『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唐˙沈佺期˙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2.对县长的尊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两令君之意,弟非不感激。』 【查看详细解释
  • 命笔 mìng bǐ

    mìng

    执笔书写。南史˙卷六十七˙鲁悉达传:『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查看详细解释
  • 大树将军 dà shù jiāng jūn

    shùjiāngjūn

    1.东汉大将冯异。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2.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卷五十五˙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大脔 dà luán

    luán

    1.大块的肉。南朝陈˙徐陵˙谢赉启:『频蒙大脔,更异梁王。』2.比喻权利。晋书˙卷三十八˙宣五王传˙梁王彤传:『我从兄为尚书令,不能啖大脔。』 【查看详细解释
  • 委巷 wěi xiàng

    wěixiàng

    曲折的小巷。泛指民间,亦引申为僻陋、鄙俗之意。礼记˙檀弓上:『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晋书˙卷八十四˙王恭传:『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