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日 tài yáng rì

    tàiyáng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上中天或下中天所经历的时间。可分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前者为直接观测所得,受地球自转速率不均﹑天体赤道与黄道倾侧影响,长短不一;后者为全年各个太阳日的平均长度。 【查看详细解释
  • 太阳时 tài yáng shí

    tàiyángshí

    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时间。以真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称为『真太阳时』,如日晷所表示的时间。而以平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称为『平太阳时』,如钟所表示的时间。二者的差称为『时差』。 【查看详细解释
  • 日环蚀 rì huán shí

    huánshí

    一种日蚀现象。当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一条直线的情况下,月球若没有完全挡住太阳光,则在地面所见的太阳仅呈一光环。即太阳的中央黑暗,边缘发光,这种现象称为『日环蚀』。或称为『环食』、『环蚀』、『日环食』。 【查看详细解释
  • 回归线 huí guī xiàn

    huíguī线xiàn

    太阳直射地表的南北界线,在地球南北各二十三度半的纬线上。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纬二十三度半,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在南纬二十三度半,称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范围限于这两条纬线之间,至回归线后,返回移动,所以称为『回归线』。 【查看详细解释
  • 太阳糕 tài yáng gāo

    tàiyánggāo

    由白米面加糖制成,其上捏印有小鸡形状的一种糕点。旧时用来祭祀太阳星君,因此称为『太阳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阳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查看详细解释
  • 太阳辐射 tài yáng fú shè

    tàiyángshè

    太阳向四周放射的电磁波和粒子。地球大气上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随时间和地点而有不同,尤其与太阳表面的黑子活动强弱有关。太阳辐射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会被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碳﹑水气所吸收。其在地球上的分布为决定各种天气变化的主因。 【查看详细解释
  • 太阳 tài yáng

    tàiyáng

    1.日的通称。天体恒星之一,半径约为七十万公里,距地球约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巨大的热能辐射,其表面温度为摄氏六千度,中心温度在摄氏一千万度以上。地球以它为中心作公转,并从它得到光和热。2.太阳穴的简称。醒世恒言˙卷十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你道好巧!去那女孩儿太阳上打着。大叫一声,匹然倒地。』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自拿着一面靶儿镜贴在两太阳上。』3.经穴名。如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伤寒论》

    《伤寒论》 - 辨痉湿暍脉证 【汉朝】 【文】 张仲景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病狂 【汉朝】 【文】 佚名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始作,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

  • 水星 shuǐ xīng

    shuǐxīng

    星名。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一颗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五千七百九十万公里。公转周期八十七点九七日,自转周期五十八点六五日,赤道半径二千四百三十九公里。是太阳系的行星中体积最小,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上没有大气,温度昼夜相差极大,表面无数的坑洞及卡路里盆地的同心圆状构造,是过去受到陨石撞击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称为『辰勾』、『辰星』。 【查看详细解释
  • 夏历 xià lì

    xià

    传统三正历法系统之一。为夏代授时的历法。以建寅三月为岁首,正月是孟春,四月是孟夏,七月是孟秋,十月是孟冬,平均分配四季。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平分成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个节气,以便于农事。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三五四天或三五五天,少于一个太阳年的实际天数(三六五点二四二一九九○七天),因此就有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的置闰办法,使历来的平均长度相当于一个太阳年。这种混合太阳历﹑太阴历与干支纪日法而成的夏历,既符合天文节气,又方便农业社会农耕所需。汉武帝太初历亦以之为依据,后代多沿用。亦称为『农历』、『夏正』。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七·杂病解下·痉病根原 【文】 黄元御

    痉病者,汗亡津血而感风寒也。太阳之脉,自头下项,行身之背。发汗太多,伤其津血,筋脉失滋,复感风寒,筋脉挛缩,故颈项强急,头摇口噤,脊背反折也。《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即痉病之谓。以背膂之筋,枯硬而紧急故也。太阳以寒水主令,而实化于丙火。盖阴阳之理,彼此互根,清阳左旋,则癸水上升而化君火;浊阴右转,则丙火下降而化寒水。汗亡津血,阴虚燥动,则丙火不化寒水而生上热,是…

  • 拼音: yáng

    部首:

    笔画:7画

    五笔:

    【基本释义】旸(暘)yáng太阳升起:旸鸟(指太阳)。旸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晴天。笔画数:7;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533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音五味 【汉朝】 【文】 佚名

    右征与少征,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征,调左手阳明上。少征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角,调右手少阳下。大征与少征,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宫与大宫,调右足阳明下,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釱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釱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 上征与右征同榖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藏心,色赤味苦,时夏。上羽与大羽,同榖大豆,畜牛,果栗,足少阴藏肾,色黑味咸,时冬上宫与大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上商与右商同榖…

  • 国学名著《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 卷一·卫气行论 【文】 杨继洲

    黄帝问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无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

  • 太阳黑子 tài yáng hēi zǐ

    tàiyánghēi

    太阳表面的黑色点状物。其形成乃因太阳内部的高热,以对流的方式传到太阳表面时,遇到强力磁场,对流受阻而形成巨大的漩涡状气流,由于温度约摄氏四千五百度,较太阳表面的六千度低,所以看起来较暗,而成为黑子。其直径常达几万公里,为地球的数倍。黑子会移动﹑发展,而且数目逐年增加到某一程度后,便又逐年减少,约以十一年为一周期。因黑子有很强的磁场,故当数量增多时,会影响地球的无线电通讯与气候。亦称为『黑点』﹑『黑子』。 【查看详细解释
  • 国际太阳节 guó jì tài yáng jié

    guótàiyángjié

    公元一九七八年,美国太阳能研究所为推展开发太阳能运动及能源更新计划,定每年五月三日为国际太阳节。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文】 黄元御

    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主相火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 太阳自转 tài yáng zì zhuái,zhuàn,zhuǎn

    tàiyángzhuái

    太阳本身所作的旋转运动。其方向与各行星轨道运动方向相同。太阳的自转是不等速的,在太阳赤道上是二十四点六五天自转一周,但靠近两极区则增加到约三十四天。 【查看详细解释
  • 太阳电波 tài yáng diàn bō

    tàiyángdiàn

    太阳所放射的电波。太阳平常时便会放射电波,而当黑子活动或太阳表面爆发产生日焰时,电波强度更是大为增加。 【查看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