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顺启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何如而可为天下?” 太公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恩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权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杀天下者,天下贼之;彻天下者,天下通之;穷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灾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处之。”…

  • 国学名著《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 指物论 【先秦】 【文】 公孙龙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部为指。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以“指者天下之所无”。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

  • 马放南山 mǎ fàng nán shān

    fàngnánshān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查看详细解释
  • 天下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tiānxiàtàipíng

    世界或国家政治稳定,民生安乐。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西游记˙第九回:『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似]天下升平[反]兵连祸结﹑兵荒马乱﹑世界大乱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贾谊新书》

    《贾谊新书》 - 卷十·立后义 【文】 贾谊

    古之圣帝,将立世子,则帝自朝服,升自阼阶上,西乡于妃。妃抱世子自房出,东乡。太史奉书西上堂,当两阶之闲,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参。帝执礼称辞命世子曰度太祖、太宗与社稷于子者参。其命也妃曰不敢者再。于三命曰谨受命,拜而退。太史以告太祝,太祝以告太祖、太宗与社稷。太史出,以告太宰,太宰以告州伯,州伯命藏之州府。凡诸贵已下,至于百姓,男女无敢与世子同名者。以此防民,百姓犹有争为君者。夫势明,则民定,而…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武韬·发启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 国学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 - 第二十八章 【先秦】 【文】 李耳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朴散则為器,圣人用之,则為官长,故大智不割。…

  • 国学名著《六韬》

    《六韬》 - 文韬·文师 【先秦】 【文】 姜子牙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

  • 国学名著《论衡》

    《论衡》 - 卷十九·宣汉篇 【汉朝】 【文】 王充

    儒者称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汉兴已来,未有太平。彼谓五帝、三王致太平,汉未有太平者,见五帝、三王圣人也,圣人之德能致太平;谓汉不太平者,汉无圣帝也,贤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见孔子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方今无凤鸟、河图,瑞颇未至悉具,故谓未太平。此言妄也。 夫太平以治定为效,百姓以安乐为符。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百姓安者,太平之验也。夫治人以人为主,百姓安而阴阳和,阴阳和则万物育,万物育则奇瑞出。视今天下,安乎?危乎?安则平矣,瑞虽未具,无害於平。故夫王道定事以验,…

  • 国学名著《易传》

    《易传》 - 系辞传上·第十章 【先秦】 【文】 孔子后学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或谓公仲 【汉朝】 【文】 刘向

    或谓公仲曰:“今有一举而可以忠于主,便于国,利于身,愿公之行之也。今天下散而事秦,则韩最轻矣;天下合而离秦,则韩最弱矣;合离之相续,则韩最先弱矣。此君国长民之大患也。今公以韩先合于秦,天下随之,是韩以天下事秦,秦之德韩也厚矣。韩与天下朝秦,而独厚取德焉,公行之计,是其于主也至忠矣。天下不合秦,秦令而不听,秦必起兵以诛不服。秦久与天下结怨构难,而兵不决,韩息士民以待其亹,公行之计,是其于国也,大便也。昔者,周佼以西周善于秦,而封于梗阳;周启以东周善于秦,而封于平原。今公以韩善秦,韩之重于两周也无…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先秦】 【文】 孟子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国学名著《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 五代论 【文】 何去非

    唐以陵夷蹙弱,遂亡天下,而真主未兴,五代之君遂相攘取,朝获暮失,合其世祀,不数十年。自古有国,成败得丧,未有如此之亟者。然窃观之,莫不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然及其衰暮,而河、汾李氏基业已大,固当气吞而志灭之矣。借使不遂及于子祸,则其后嗣有足以为庄宗之抗哉?此梁之亡不待旋踵也。后唐武皇假平仇之忠义,发迹阴山,转战千里,奄践汾…

  • 国学名著《伯牙琴》

    《伯牙琴》 - 君道 【文】 邓牧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茅茨不穷,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

  • 海晏河清 hǎi yàn hé qīng

    hǎiyànqīng

    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查看详细解释
  • 平治天下 píng zhì tiān xià

    píngzhìtiānxià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战国策》

    《战国策》 - 秦欲攻周 【汉朝】 【文】 刘向

    秦欲攻周,周最谓秦王曰:“为王之国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国,而声畏天下。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于齐。兵弊于周,而合天下于齐,则秦孤而不王矣。是天下欲罢秦,故劝王攻周。秦与天下惧罢,则令不横行于周矣。”…

  • 国学名著《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 六分 【先秦】 【文】 佚名

    观国者观主,观家观父。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凡观国,有六逆:其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其□谋臣在外立(位)者,其国不安,其主不(御)则社稷残。其主失立(位)则国无本,臣不失处则下有根,(国)忧而存。主失立(位)则国芒(荒),臣失处则令不行,此之胃(谓)国。主两则其失明,男女挣(争)威,国有乱兵,此胃(谓)亡国。适(嫡)子父,命曰上日费。群臣离志,大臣主,命曰雍(壅)塞;在强国削,在中国破,在小国亡。谋臣(在)外立(位)者,命曰逆成,国将不宁;在强国危,在中国削,在小国破。主失立(…

  • 风不鸣条 fēng bù míng tiáo

    fēngmíngtiáo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音,古人以此象征贤者在位,天下大治。后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乎,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查看详细解释
  • 太平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tàipíngxiàng

    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