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王 píng wáng

    píngwáng

    周平王。见『周平王』条。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徙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周朝 zhōu cháo

    zhōucháo

    朝代名。(公元前1122~256)周武王翦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镐京,自武王传至幽王宠褒姒亡国,共传十二君,历三百五十二年,史称为『西周』。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周赧王灭国,共传二十二君,历五百一十五年,史称为『东周』。 【查看详细解释
  • 无衣 wú yī

    诗经篇名:(1)唐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无衣,刺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首章二句为:『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2) 秦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或疑为咏秦襄公护卫周平王东迁之诗。首章二句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林”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林」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与长林,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国等地。 二 ;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 家族名人 林则徐 (1785~1850) 林语堂 (1895~1976) 福建龙溪人,为二十世纪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及作家。学识渊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誉满国际。着有《开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中国与印度的智…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何彼襛矣 【先秦】 【诗】 佚名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 伍员鞭尸 wǔ yún biān shī

    yúnbiānshī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员为报楚平王杀其父兄的仇恨,引吴兵伐楚,时平王已死,员乃掘其骨骸,鞭尸泄恨。见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传。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周”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周」源出有四。 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因避讳「基」,下诏改天下的?姓为周姓。 四: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家族名人 周文王,周武王 周勃(?-前169) 西汉开国功臣,江苏沛县人。为人质仆敦厚,为汉高祖刘邦之重臣,和陈平合谋平吕氏之乱,立文帝刘恒,为一代忠臣。 周瑜(175-21O) 三国东吴大都督,建安十三,联合刘备,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的八十万大…

  • 春秋 chūn qiū

    chūn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氏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5.(公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似]2.年龄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uó

    部首:

    笔画:15画

    五笔:efhm

    【基本释义】虢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虢(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姓。笔画数:15;部首:虍;笔顺编号:344312421531535
  • 国学名著《夜航船》

    《夜航船》 - 地理部·建都 【文】 张岱

    伏羲都陈(今河南陈州)。神农亦都陈,或曰曲阜(今山东曲阜县)。黄帝都涿鹿(今顺天府涿州),少昊都曲阜。颛顼都帝丘(今山东濮州)。帝喾都亳(今河南偃师县)。帝尧都平阳(今山西平阳县)。虞舜都蒲阪(今平阳蒲州)。夏禹都安邑(今平阳夏县)。商汤都亳。周都丰镐(今陕西长安县,是谓关中)。周平王迁洛阳(今河南洛阳县)。秦都咸阳(今西安府咸阳县)。汉都洛阳,因娄敬说,西迁长安。东汉都洛阳。魏因汉祚,亦都洛阳…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从”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从姓。 2、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 家族名人 从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 从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申屠”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1、为上古舜帝的后代。初为胜屠氏,后因古代“胜”与“申”两字同音,故俗称申屠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裔孙四岳的后代。夏朝时,四岳之后被封于申,为侯爵位,世称申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先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后来又宠幸美女褒姒,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申侯对此大为不满,便联合鄫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敌兵压境,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召唤各国诸侯前来援救,可是等来等去,一路援军也没有来。原来,褒姒虽美,却难得开口一笑。为此周幽王立下重赏:凡能够…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梁”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 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 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 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家族名人 梁红玉 宋…

  • 国学名著《百家姓》

    《百家姓》 - “武”姓的来历 【宋朝】 【文】 佚名

    历史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大臣武罗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世本》、《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载,夏朝大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氏。 源流二 源于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① 出自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 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是为河南武姓。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幼…

  • 国学名著《史记》

    《史记》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汉朝】 【文】 司马迁

    2003-3-7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①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注①索隐按:举直谏,见左氏、楚系家。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①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注①索隐按:左传作“费无极”。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

  • 国学名著《全宋词》

    《全宋词》 -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 【宋朝】 【词】 黄庭坚

    平王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当涂舣棹蒹葭外。赖有宾朋在。此身无路入修门。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 不复堪命 bù fù kān mìng

    kānmìng

    指无法再活下去。 【查看详细解释
  • 豆剖瓜分 dòu pōu guā fēn

    dòupōuguāfēn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分割。 【查看详细解释
  • 分寸之末 fēn cùn zhī mò

    fēncùnzhī

    比喻微少、细小。 【查看详细解释
  • 积谗磨骨 jī chán mó gǔ

    chán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