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 gǔ wén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说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书孔 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 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 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见『古文运动』条。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反]白话 【查看详细解释
  • 今古学派 jīn gǔ xué pài

    jīnxuépài

    研究经学的两大学派。秦朝时,始皇焚书,使许多经书亡佚。西汉初年,官方乃请遗老、长者口授经书,而以当时所使用的隶书记录成书,称为『今文』。后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籀文书写,称为『古文』。又河间献王亦称其得古文经传。当时经师多不信古文。东汉末,服虔、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今所传十三经注疏,多取古文学派之说;西汉今文学说,仅存公羊传的何休注。 【查看详细解释
  • 书经 shū jīng

    shūjīng

    书名。相传由孔子所授,记三代以上的典谟训诰。原本百篇,亡于秦火,其后有今文、古文二种。今文尚书系汉初伏生口授于错,凡二十九篇;古文尚书系汉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在壁中所得的竹简尚书,科斗文,共四十六卷。汉孔安国曾献古文尚书于武帝,而未得立于学官,后遂亡失;至东晋时,梅赜所献之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宋以来即疑其伪,然自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即用梅本,至今仍为一般所诵习。亦称为『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家 gǔ wén jiā

    wénjiā

    1.古文经学家。见『今古学派』条。2.善作古文的人。如:『韩愈是唐代有名的古文家。』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尚书 gǔ wén shàng shū

    wénshàngshū

    1.书名。四十六篇,较伏生所传者多十六篇。汉时得自孔子故宅壁中的尚书,皆科斗古文,故称为『古文尚书』。2.今本尚书五十八篇中,有二十五篇为东晋时梅赜伪作,学者称为『伪古文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奇字 jī,qí zì

    ,

    王莽六书之一。据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改变而成。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查看详细解释
  • 孔壁古文 kǒng bì gǔ wén

    kǒngwén

    汉鲁恭王坏孔子宅壁,于壁中得古文经传。因其用古文写成,有别于汉通行的隶书,故后世称为『孔壁古文』。见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鲁恭王刘余传。 【查看详细解释
  • 科斗书 kē dǒu shū

    dǒushū

    周代的古文字。见『蝌蚪文』条。汉˙孔安国˙书经序˙孔颖达˙正义:『科斗书,古文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为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头麤尾细状,腹团圆似水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 【查看详细解释
  • 阎若璩 yán ruò qú

    yánruò

    人名。(公元1636~1704)字百诗,山西太原人。清初学者,人称潜邱先生。工诗古文,深通经史,长于考证,尝辨古文尚书之伪。着有古文尚书疏证、潜邱札记等。 【查看详细解释
  • 桐城派 tóng chéng pài

    tóngchéngpài

    清代古文运动中的正宗流派。为方苞所开创,继有刘大櫆、姚鼐等加以阐发。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为『桐城派』。主张古文应严整简洁,并须学习左传、史记、先秦、两汉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并重,要求语言雅洁,笔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炼见称。 【查看详细解释
  • 姚鼐 yáo nài

    yáonài

    人名。(公元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讲紫阳、钟山各书院多年,学者称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荣利,论学主集义理、考证、词章之长,不拘于汉、宋门户,精研经学,尤以古文名世,所为文高简深古,所选古文辞类纂,义例甚严,于清惟取方苞、刘大櫆二家,习古文者奉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称。着有惜抱轩文集等书。 【查看详细解释
  • 仪礼 yí lǐ

    书名。十三经之一。汉儒称为『礼经』,或单称『礼』。汉代已残阙,当时所传有三本:戴德本、戴圣本、刘向别录本。今通行本为郑玄注、贾公彦疏之刘向别录本,十七篇。论述冠、婚、射、丧、饮、祭等礼之仪节。其经文亦有今古文之别,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为今文,鲁恭王得自孔宅者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今文同,而字多异,十七篇外,则为逸礼。郑玄注参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或称为『礼经』、『士礼』。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hàn qià

    部首:

    笔画:14画

    五笔:iakd

    【基本释义】【说文解字】 古文漢如此。按古文從或、從大。或者、今之國字也。
  • 八大家 bā dà jiā

    jiā

    1.唐宋古文八大家。见『唐宋古文八大家』条。2.清代骈文八大家。即袁枚、邵荀慈、刘星、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八人,皆长于骈文,吴鼒选为骈文八大家。 【查看详细解释
  • 十体书 shí tǐ shū

    shíshū

    十种书体。指古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章草、行书、八分、飞白、草书等。见唐˙张怀瓘˙书断˙卷一˙列传。一说以古文、大篆、八分、小篆、飞白、倒薤、散隶、悬针、鸟书、垂露为十体,见宣和书谱˙卷二˙唐元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八大家 gǔ wén bā dà jiā

    wénjiā

    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人提倡古文运动,遂被后人合称为『古文八大家』。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经 gǔ wén jīng

    wénjīng

    先秦古文所写就的经籍,不同于用汉隶书写的今文经。如古文尚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旧书 gǔ wén jiù shū

    wénjiùshū

    先秦古文所写的典籍,有别于今文。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 【查看详细解释
  • 古文运动 gǔ wén yùn dòng

    wényùndòng

    唐韩愈、柳宗元等,反对唐初骈俪的文风,力主文以载道之说,欲以先秦、两汉的散文代替骈文,宋欧阳修等继之,遂使古文成为文章正宗,是为古文运动。 【查看详细解释
  • 三体石经 sān tǐ shí jīng

    sānshíjīng

    1.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帝诏令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用古文、篆、隶三种字体参校,称为『三体石经』。2.三国魏废帝正始二年(公元241)刊立,用古文、小篆与汉隶三体刻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已毁,现有残石存在。 【查看详细解释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

家族财富传承,家庭财产传递;股权有计划转让、附条件的财产转移约定、策划设立传承子公司、设计购买教育养老年金、购买人寿保险、离岸投资及信托、家族有限合伙等。

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