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子 wǔ wèi zǐ

    wèi

    植物名。五味子科五味属。木质、常绿、蔓生。有南北之分,南五味子为常绿植物,叶革质,长卵形,果实由赤色小球集合而成。北五味子为落叶植物,叶倒卵形,有锐端之浅齿,果实略作珠形,熟则色红,二者并可入药。亦称为『荎藸』。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wèi

    部首:

    笔画:11画

    五笔:

    【基本释义】菋wèi一种药材,即“五味子”。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11234
  • 国学名著《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 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文】 张仲景

    (论一首脉二十一条方十八首)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 五味俱全 wǔ wèi jù quán

    wèiquán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查看详细解释
  • 五味 wǔ wèi

    wèi

    甜、酸、苦、辣、咸五种滋味。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淮南子˙原道:『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 【查看详细解释
  • 荎藸 chí zhū

    chízhū

    五味子的别名。见『五味子』条。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 雉 【明朝】 【文】 李时珍

    释名 野鸡 气味 (肉)酸、微寒、无毒。 主治 脾虚下痢,日夜不止。用野鸡一只,治净,加桔皮、葱、椒等五味,作成馄饨,空心吃下。 消渴饮水,小便频数。用野鸡一只,加五味煮汤喝,肉亦可食。 心腹胀满。用野鸡一只、茴香(炒)、马芹子(炒)、川椒(炒)、陈皮、生姜吃下。吃鸡的这一天,早上服喜禾散,辰时服此方,得午时 服导气枳壳丸。…

  • 味 wèi

    wèi

    1.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孙子˙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2.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如:『香味』、『怪味』、『臭味』。3.感受、旨趣、意义。如:『趣味』、『禅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量词。计算食物或中药的单位。如:『菜五味』、『药八味』。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卢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改用一个丸剂的方子,加入几味袪风的药。』5.菜肴。如:『山珍海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 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尊择之劳。』1.品尝。荀子.哀公:『黼衣黼裳者不茹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2.研究、体察。如:『玩味』、『耐人寻味』。文选.班固.答宾戏:『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杨戏传:『抗志存义,味览典文。』 【查看详细解释
  • 拼音: gēng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ugod

    【基本释义】羹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笔画数:19;部首:羊;笔顺编号:4311214444431121134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二·六气解·六气治法 【文】 黄元御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治少阴君火法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丹皮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治少阳相火法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治太阴湿土法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治阳明燥金法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治太阳寒水法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鼻口根原 【文】 黄元御

    鼻口者,手足太阴之窍也。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而浊气降也。浊降而清升,故口知五味而鼻知五臭。而口鼻之司臭味,非第脾肺之能也,其权实由于心。以心窍于舌,心主臭而口主味。鼻之知五臭者,心也;口之知五味者,舌也。心为君火,胆与三焦为相火,三焦升则为清阳,胆木降…

  • 国学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 五味 【汉朝】 【文】 佚名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日: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黄帝曰:…

  • 拼音: wèi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kfiy

    【基本释义】味wèi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味觉。味道(亦指兴趣)。滋味。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香味儿。情趣: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体会,研究:体味。耐人寻味。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味药。笔画数:8;部首:口;笔顺编号:25111234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八·七窍解·鼻病根原 【文】 黄元御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

  • 国学名著《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 卷四·劳伤解·阴虚 【文】 黄元御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

  • 拼音: tián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

    【基本释义】胋tián不调五味的肉汤。肥。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351121251
  • 拼音: wèi

    部首:

    笔画:8画

    五笔:

    【基本释义】苿wèi古同“菋”,一种药材,即五味子。笔画数: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1234
  • 拼音: chí

    部首:

    笔画:9画

    五笔:

    【基本释义】荎chí〔荎蕏〕即“五味子”,一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入药。刺榆,一种小枝有坚硬枝刺的落叶小乔木。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54121
  • 拼音: wèi

    部首:

    笔画:19画

    五笔:

    【基本释义】鏏wèi一种小鼎:“水火相憎,鏏在其间,五味以和。”小的样子。笔画数:19;部首:釒;笔顺编号:3411243111121112511
  • 合而为一 hé ér wéi yī

    érwéi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查看详细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