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名著《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 顿渐·第三节 【唐朝】 【文】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远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是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

  • 不见 bù jiàn

    jiàn

    1.没看见。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2.消失。如:『彩虹不见了!』3.不愿见面。如:『像他那种不守信用的人,我不见!』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秘诀歌 【唐朝】 【诗】 吕岩

    求之不见,来即不见不见不见,君之素面。火里曾飞,水中亦见。道路非遥,身心不恋。又不知有返阴之龟,回阳之雁。遇即遇真人,达即达其神。一万二千甲子,这一壶流霞长春。流霞流霞,本性一家。饥餐日精,渴饮月华。将甲子丁丑之岁,与君决破东门之大瓜。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都人士 【先秦】 【诗】 佚名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 国学名著《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 - 坚白论 【先秦】 【文】 公孙龙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 然也,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 白而得其所坚,得其〔所〕坚〔者〕,无白也。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不相外, 藏三,可乎? 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不见离,一…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唐朝】 【诗】 韩愈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 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sānqiū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查看详细解释
  •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yī yè bì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

    jiàntàishān

    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就看不见高大的泰山。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根本的问题。『泰』文献异文作『太』。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上˙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亦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查看详细解释
  • 丈八灯台 zhàng bā dēng tái

    zhàngdēngtái

    (歇后语)照得见人家,照不见自家。意指人只看见别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的缺点。红楼梦˙第十九回:『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诗经》

    《诗经》 - 采葛 【先秦】 【诗】 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不见天日 bù jiàn tiān rì

    jiàntiān

    1.看不见天空和太阳。比喻黑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般时节,拘于那不见天日之处,休说冷水,便是泥汗也不能勾。』2.引申为毫无前途希望。如:『她实在可怜,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反]重见天日 【查看详细解释
  • 不见棺材不下泪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

    jiànguāncáixiàlèi

    比喻一个人非常顽固,如不让他尝到失败的后果,是不会认错或改正的。金瓶梅˙第九十八回:『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受。』亦作『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棺材不流泪』。 【查看详细解释
  • 也不见得 yě bù jiàn dé

    jiàn

    也说不定、也有可能。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好言好语告个消乏,或者可怜你的,一两贯钱助了你也不见得。』元˙曾瑞˙留鞋记˙第二折:『梅香休慌,再等一等,或者醒来,也不见得。』或作『也不见的』、『也未见得』。 【查看详细解释
  • 对面不见人 duì miàn bù jiàn rén

    duìmiànjiànrén

    形容光线昏暗看不见任何东西。西游记˙第三十三回:『对面不见人,捉白不见黑,哄那怪道,只说装了天,以助行者成功。』 【查看详细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shēnshǒujiànzhǐ

    视线极微。比喻非常黑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引着他从一条衖堂走进去,伸手不见五指,约摸走了二三十步才见天光。』或作『伸手不见掌』。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道德经》

    《道德经》 - 第十四章 【先秦】 【文】 李耳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目不见睫 mù bù jiàn jié

    jiànjié

    1.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不能看见自己的过失。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毫毛而不见其睫也。』2.比喻见远而不能见近。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查看详细解释
  • 盲 máng

    máng

    1.眼睛看不见的。如:『盲人』、『盲胞』。汉书˙卷六十˙杜周传:『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2.比喻不明事理。汉˙王充˙论衡˙说短:『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1.眼睛看不见东西的人。俗称为『瞎子』。如:『问道于盲』。汉˙王充˙论衡˙自纪:『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2.缺少某方面知识的人。如:『文盲』、『计算机盲』。3.专指文盲。如:『脱盲教育』。看不见。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胡乱、未经考虑的。如:『盲从』、『盲动』。 【查看详细解释
  • 国学名著《全唐诗》

    《全唐诗》 - 怀古今 【唐朝】 【诗】 杜光庭

    古,今。感事,伤心。惊得丧,叹浮沈。风驱寒暑,川注光阴。始衒朱颜丽,俄悲白发侵。嗟四豪之不返,痛七贵以难寻。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朔漠幽囚兮天长地久,潇湘隔别兮水阔烟深。谁能绝圣韬贤餐芝饵术,谁能含光遁世炼石烧金。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胡为乎冒进贪名践危途与倾辙,胡为乎怙权恃

  • 国学名著《孟子》

    《孟子》 - 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先秦】 【文】 孟子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